原標題:人人都愛“汽車杯託”,這種奇怪的需求是如何產生的?

編者按:隨着人們在汽車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汽車內部變成了生活空間。從而讓杯託成爲了汽車中的必需品,以及人們購車時的重要決策因素。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邏輯?《大西洋月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剖析了杯託變得無處不在背後的原因。文章由36氪編譯,希望能夠爲你帶來啓發。

2019年的斯巴魯Ascent將有19個......杯託,而不是安全氣囊。這比以往任何時候生產的大衆市場車輛裏面的都要多,平均每名乘客有兩個半。有這麼多的杯託,以至於《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我們正接近杯託的高峯。”

雖然現在很難想象,但之前在汽車裏喫喝幾乎是不可能的。崎嶇的道路、困難的轉向,以及落後的懸架系統,使得在路上喫東西或喝飲料變得非常困難和不舒服。

杯託只是一個“後來纔想起來的東西”,最初不過是雜物箱的一個圓形凹口。但現在,它們已成爲人們購買新車時的一個絕對必要和關鍵的配件,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它已經取代了燃油效率,成爲最受人們青睞的屬性。

像Model T這樣的汽車上,就已經有了關於喫喝的配件,但它們是爲汽車停下來之後設計的。例如,1936年,在《紐約客》雜誌上,E.B.懷特(E.B.White)對西爾斯( Sears )中專門針對Model T車主推銷的商品目錄進行了討論,有冰箱和儲藏箱,用於儲藏像麪粉、糖這樣的食品儲藏櫃,還有摺疊桌等等。它們最有可能用於司機停下來欣賞風景,放鬆和加油的時候。

在豪華車方面,勞斯萊斯這樣的汽車也配備了精緻的、刻有字母的野餐籃子,並配有銀質餐具。斯科特·菲茨傑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對蓋茨比(Gatsby)的勞斯萊斯的描述頗具特色:“車子是瑰麗的奶油色的,鍍鎳的地方閃光耀眼,車身長得出奇,四處鼓出帽子盒、大飯盒和工具盒”。但這些奢華的東西絕對是爲了路邊一頓奢華的野餐準備的,而不是爲了開車時喫東西。

直到20世紀50年代,免下車餐廳變得流行起來時,人們纔開始在車裏喫東西。穿着旱冰鞋的女服務員被稱爲“carhops”,她們把放在托盤上的奶昔和漢堡,通過半搖下的車窗送進車裏。不過在車裏喝東西也有些困難,司機把飲料遞給乘客,乘客要麼把飲料夾在兩腿之間,要麼把飲料直接放在車廂的地板上。

然而,很快,道路越來越好,汽車駕駛也越來越平穩。越來越多的冒險者開始改裝他們的汽車,以便可以在開車的時候喫零食。1950年11月發行的《Popular Mechanics》雜誌展示了一張汽車內小零食托盤的照片,它懸掛在裝有吸盤的儀表板上的兩條繩子上,不僅能夠讓人們在汽車行駛的時候喫零食,托盤上還能裝得了兩個小瓶裝汽水。在不使用的時候,托盤可以放到雜物箱裏。

三年後的1953年,德克薩斯州的一位發明家獲得了一項汽車杯託的專利,圖畫看起來非常像今天的杯託。專利中有幾種設計,一種是一個用來裝杯子的圓柱體,一種是放在後排兩個座位之間的小控制檯,上面有兩個圓形的孔用來放飲料。儘管如此,汽車製造商仍需數年才能適應這些設計;接下來的20年裏,杯託將繼續成爲汽車製造商後來纔想起來的東西。

到那個時候,杯託更像是建議在某個地方放一杯飲料。它們很可能被用來存放在麥當勞等新開張的免下車餐廳購買的飲料。從設計的穩定性質來看,很明顯,在喫喝時汽車必須要停下來。

***

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郊區越來越大,在一個街區睡覺,在另一個街區工作的想法催生了現代通勤。原本把農村人從侷限於前廊和前廳的社會生活中解放出來的汽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了,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此外,它也轉變成了一個屬於個人的地方。

汽車製造商可能對汽車杯託的想法反應遲鈍,但車主卻不會這樣。他們一開始通過售後服務來實現這個想法。杜克大學工程學和歷史學教授亨利·彼得羅夫斯基(Henry Petroski)寫道:“第一批真正廣泛使用的杯託是掛在窗戶上的皮套狀塑料杯託。”

彼得羅夫斯基說,這些杯託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就開始流行起來,就像易拉罐代替汽水瓶一樣。他描述說,它們有一個“薄的,扁平的,鉤狀的延伸部分,插入車窗和車門內板之間,擠壓在玻璃和當時常用的氈狀材料之間,防止車窗發出嘎嘎聲。”

看到塑料杯託的流行,汽車製造商接納了它們,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將其作爲汽車內部設計的一部分。據報道,克萊斯勒在大衆市場的汽車上放置的第一個杯架,是在1984年的普利茅斯旅行者小型貨車上,在汽車中央控制檯上開了一個小凹口,可以用來放一杯12盎司的咖啡。

小型貨車最終將成爲現代母性的象徵。爲了讓孩子們能夠在一天結束時仍能參加足球訓練,她會給窩在後面的孩子喂汽水和零食,同時在匆匆忙忙地度過一天的過程中不斷地給自己添加咖啡因。這很可能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杯託的真正起源——當小型貨車集客廳、餐廳和書房於一身時,杯託就成了一種必需品,而不僅僅是一種能夠提供便利的配件。

***

2007年,普華永道報告稱,根據他們的調查,對於購買汽車的消費者來說,汽車裏的杯託數量比燃油效率更重要。因爲有這麼多車型可供選擇,他們似乎更願意讓杯託的位置和數量來驅動他們的購買決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與此同時,旅程越來越長。今天,美國人平均每天花50分鐘通勤。在汽車裏喫飯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以至於有些車型還配備了內置真空吸塵器來清理食物碎屑。汽車中攝入的食物和飲料已經成爲如此重要的一個類別,以至於快餐公司現在需要更小心地測試他們的食品是否有溢出和滲漏的情況。

最近一次成功的Kickstarter衆籌中,有一個帶有Saucemoto (一種車內蘸番茄醬和蘸醬的夾子)的小支架,專門用來搭配雞塊和薯條。超過3000名支持者提供了超過60000美元的資金。

長時間的通勤和忙碌的日程安排,是杯託獲得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不過,有一位學者將攜帶熱飲旅行的願望與人類對溫暖和支持的基礎需求聯繫了起來。出生於法國的文化人類學家克洛泰爾·雷帕耶( G.Clotaire Rapaille )聲稱,在高速公路上駕駛時,喝着溫熱的液體,就像是伸手去摸母親的乳房。雷帕耶說,這是我們認爲汽車安全的必要組成部分。“當你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讓你感到安全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他問道。“是你母親餵你喫奶,那裏有溫熱的液體。這就是爲什麼杯託是絕對重要的。”

這肯定是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傳遞出來的消息。雖然美國的設計師對濃咖啡的吸引力非常熟悉,但他們一直拒絕將杯託放入車內,直到美國汽車的銷量開始下滑時才做出了讓步。“多年來,梅賽德斯堅信,我們應該教美國人在家裏喝咖啡,”戴姆勒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迪特爾·澤茨切(Dieter Zetsche)告訴《華爾街日報》。“很明顯,這種做法並沒有那麼順利。”爲了進行競爭,歐洲和日本的汽車製造商研究了美國飲料(杯子)的大小和形狀,甚至把它們裝到集裝箱裏運回總部,或者用3D打印製作相關的模型。

這對於設計來說,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必須要適應各種飲料的大小,從小的紅牛到巨大的飲料杯到方形果汁盒。杯託本身必須位於已經存在多種空間競爭需求的地方——從供暖控制到GPS屏幕,到存放手機和充電的地方。因爲非常困難,以至於一些設計師聲稱,在設計車內空間的時候,要先設計杯託。

即使像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這樣的有遠見的人,也無法理解杯託的重要性。儘管特斯拉在技術和續航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其仍然會因爲最早的Model S中沒有後置的杯託,面臨着激烈的批評。

因爲特斯拉Model S中沒有杯託,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公司專門爲其提供LED照明的杯託,這些杯託可以插入到一些用戶認爲存在缺陷的後控制檯中。不過,特斯拉反應迅速,Model X中的杯託設計非常巧妙,可以根據飲料的大小進行彎曲調整。

***

自從幾十年前它們被正式安放在小型貨車上以來,杯託已經變得無處不在。例如,在1999年,美國廣播公司的Nightline要求帕洛阿爾託的設計公司IDEO重新設計超市購物車——這個設計非常出名,因爲它包括一個爲忙碌的購物者準備的杯託。

除了購物車,杯託現在在座騎式割草機、嬰兒推車以及醫院和機場夜間清潔人員使用的大型公共地板洗滌器上也很常見。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提供一個放置飲料的地方。

如果自動駕駛汽車成爲現實,與現在的汽車相比,它們的內部可能會大有不同。有些人把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想象成小辦公室或會議室。甚至有人把自動駕駛汽車的內部設計出了銀行座椅和休息室般的氛圍。彼得羅夫斯基設想,未來杯託可能會“自動移動到司機放下的杯子下面。”或者,他說,“真正有遠見的司機甚至會幻想機器人杯託能把飲料送到手裏。”福特設想了一個更加積極的未來。去年,該公司申請了一項關於螺旋式杯託的專利,哪怕是汽車在陡峭的地形環境中行駛,也能保持飲料直立。

但是,一些汽車製造商對兩種重要趨勢的融合——共享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看法顯然不那麼樂觀。2017年,《Investor’s Business Daily》報道稱,汽車製造商正在重新考慮汽車的設計,以適應新的環境變化,比如Uber和Lyft等服務。除此之外,它們的內部將是抗氣味和防吐的。這與蓋茨比浪漫的勞斯萊斯、甚至是駕駛Model T中的冒險露營者相比,都大相徑庭,更不用說像母親乳房一樣的車內支持了。

汽車“繼續前進,但不沿着我們的路線前進,”英國小說家福斯特(E. M. Forster )寫道。福斯特對汽車塑造人類行爲從而塑造社會的能力感到驚訝。“(它)繼續前進,”他寫道。“但不是爲了我們的目標。”

畢竟,在時速60公里的情況下喝着熱咖啡、喫着玉米煎餅,與手中拿着一份當天的報紙用瓷杯子喝咖啡,或者在廚房的餐桌上喫一頓熱騰騰的飯菜相比,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不過,駕駛員和乘客都喜歡杯託,也從來沒有考慮過爲什麼,或者他們在旅途中因爲沉迷於飲料而放棄了什麼選擇。

原文鏈接: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8/04/cupholders-are-everywhere/558545/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