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有情——戴小华散文精选集》这部散文集满坠真情与大爱,是作者个人才华、视野、情怀的丰富体现。因为有情,更因为有爱——戴小华散文读后感。

沧州籍华文女作家新作《因为有情——戴小华散文精选集》出版

戴小华,祖籍河北沧州,生在台湾,定居吉隆坡。曾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及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荣获马来西亚卓越女性奖、文化特殊贡献奖、马中文化交流贡献奖。她的作品涉及戏剧、评论、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杂文等。

《因为有情——戴小华散文精选集》这本书的写作时间跨越30多年,是戴小华从众多散文作品中精选的80余篇文章,共分为四辑。第一辑“往日情怀”和第二辑“因为有情”,是作者集中对爱情、亲情、友情、世情的剖析和感悟。第三辑“桑梓之情”和第四辑“寰宇风情”中,戴小华笔涉五大洲,以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目光,在奇山异水间跋涉喟叹,在历史遗迹前驻足默想,对所经之地的自然景观及人文特点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考察;或展现一幅幅瑰丽绚烂的自然奇景,或探求各民族性格及文明的发祥衰落,赋予笔下的游记以历史文化内蕴,读来发人深省。

《因为有情——戴小华散文精选集》这部散文集满坠真情与大爱,是作者个人才华、视野、情怀的丰富体现。戴小华个人生活经历丰富多彩,颇多传奇色彩,让她的散文饱有深情、平和、坚定而有质感,书中散文读来让人有“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 思宇

沧州籍华文女作家新作《因为有情——戴小华散文精选集》出版

因为有情,更因为有爱——戴小华散文读后感

■谢冕

戴小华把她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散文集取名为“因为有情”。我的阅读就从这篇同题散文开始。此文开篇就展现了一片辽阔的天空:从法国一群医生和记者成立的无国界医生组织,讲到特丽莎修女的仁爱传教会,述及一系列从事国际慈善事业的人们。这篇仅有千字的短文有广阔的视野,在“因为有情”这句短语的引导下,先后列举了包括出身豪门、被称为“悲剧性浪漫英雄”的盖瓦拉在内的那些世界上知名的人,其中有维护人类自然环境而奋斗终生的卡逊,以及被称为“社会正义代言人”的克莱伦斯·丹诺。对于这些为人类争取光明、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而燃烧着的灵魂,戴小华都以充满崇敬的赞辞谈到他们。小华动情地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像这样具有如此人品、智慧和风范的人并不多见,“对于他们,我不仅心存感激,更是景仰,虽然自己身不一定能至,但却必然心向往之。也因为他们,让我确信,只要有情,世界就不会绝望。”

戴小华的文字简洁明快,无论事关大小,她总是秉笔直书,开门见山,不绕弯,也极少有华丽的装饰。朴素、自然、真诚,是她行文的本色。但她这些看似不加雕饰的文字,却有极大的冲击力——她平心静气,娓娓道来,却是直达人心!她的文字如她的为人,敏捷、干练、果断,而且大气磅礴。她以自己的文章塑造了作为智慧型作家的形象。面对戴小华的文字,我常感叹古人“文如其人”的明断。此刻,她礼赞的是一幅绘画中填海的精卫:在乌云和大海之间,精卫如一道闪电,挟着千军万马的气势,从大海的浪涛中飞跃而出!作家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于“风暴塑造”的感慨——“她有的是智慧和自信、强悍、坚毅、威猛”“她是一个胜利者,也是一个失败者,人们并不能真正地了解她,就像人们不能了解无限的坚持是一种多么珍贵的情操一样”。为了表达她的敬意,她还专程拜访了这幅巨画的作者。

戴小华总是向往着像精卫这样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她阅读夏衍,并找机会拜访劫后归来的文坛前辈。在追念夏公的文前,她特意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名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她崇敬这样的人物,她的心扉总为这些伟大的灵魂而开放。后来她写陈映真,标题是:“理想不死”。她深情地引用了这位理想主义者的话:“我为自己是生于台湾的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走完的山路,终究将由下一代人继续走下去,哪怕前路是崇山峻岭与茫茫大海。”从填海的精卫,到她心目中的那些为理想而毕生坚守的当代人物,戴小华发出的是心灵深处的由衷的赞颂。

现在我们谈论的这位女性,她美丽、端庄、高雅、智慧。有异于人的是,她不仅智慧,还富有表达这种智慧的才情。其实对于小华而言,她所拥有的这一切更接近于天赋,是上天对她的格外宠惠。我以为更为难得的是后天生长的另一种美丽,即她通过她的智慧的文字,不仅表达了她“情”(她说的“因为有情”),而且更表达了她的“爱”(我说的“更因为有爱”)。而小华的这种爱,不单是一般人拥有的情爱,是一种大爱。小华的这种大爱,源于她的大视野和大胸襟,由此产生出大悲悯和大关怀。

戴小华出生于台湾,后定居于马来西亚。大陆改革开放后,她随同父母寻根河北家乡,从而认识了她曾经陌生的中国大地。她在《我的中国梦》中自述:在台湾,有人说我是外省人;在马来西亚,有人说我是外来移民;在中国大陆,有人说我是外国华侨。她为此慨叹:“好像有一种委屈,有一种不安,更有一种渴望。渴望的是什么?说起来,只不过是一个让自己能安心地去爱和被爱的家。”后来,她终于在从事的文化工作中理解了“家”的概念,对她而言,它不只是地域的、情感的,更是精神的。

小华深情地说:“我对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始终怀有梦想。因为她是博大精深的,是中庸和谐的。所以,在人类千姿百态不同的文明中,她应有能力跨越各种障碍担负起促进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国家间相互理解,以及懂得欣赏、享受、喜悦彼此文化上的差异并能成为引领人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昌盛的重要罗盘。”

戴小华由家而国,由国而世界,以至全人类,她的思路有多广阔,她的心胸有多博大,这就是我所觉察到的戴小华的大美和大爱。在这部散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世界各地千差万别的地域、自然和风俗的敏锐的感受力,也可看到她观察和捕捉细节的精致和缜密,而能够以扩大的心胸包容不同和差异,简言之,即是我所认为的她的文字所流露的“磅礴大气”,戴小华的表现则是非常充分而独特的。我们从她的行文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她燃烧着的大爱心。

诸如,她和中国的作家一样思考文学救国的问题,她认为:救国要先救心。她从鲁迅的“看客”讲起,讲到“改造国民性”,再讲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先驱者。戴小华认为,面对今天“人心日益趋下的时代”,人类规范的重建需要从改变人类的精神开始,“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仍然认为,首推文艺”。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戴小华的这一论述,让我们自然地想起梁启超一百多年前《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讲过的话。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讲:“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再次印证了戴小华追求的家国认同,是沉潜于她的内心的。

戴小华是打开马来西亚和中国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她也是在两岸三地做出许多贡献的“亲善大使”。多年以来,她的足迹踏遍中国和世界各地,她有许多朋友,她讲学、交流、创作、访问,她为播撒中华文明的种子不懈地工作着。她用文字传达着人类最优美的也是最伟大的情感。用当今流行的话语来称赞她,她就是一位真实的“女神”——因为有情,更因为有爱。她真诚地告诉我们:只要有情,只要有爱,世界就不会绝望。

沧州籍华文女作家新作《因为有情——戴小华散文精选集》出版

情真、意善、象美——读《因为有情》

■张炯

戴小华女士的《散文精选集》出版,是华文文学界的一件喜事。我首先要表示祝贺!在中华文学中,散文与诗歌向来是文学的大宗。千古以来名家辈出,写的人很多,写好却不容易。小华的选集是从她三十多年来已发表的大量散文中选出,自然是她的精粹之作。拜读之下,确感情真、意善、象美,不愧为好散文。

选集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往日情怀”,多属忆旧纪念之作,写了许多人物,既有农村的亲戚,家庭的仆妇,如《小玉》《阿春嫂》;更有文化名家如缅怀夏衍、余光中、李敖、陈映真、金庸乃至李清照。也有一些风光游记和家庭纪事。第二部分题为“因为有情”,实际却多为议论文字,针对当下一些社会性现象所发的议论,阐述自己的主张。第三部分题为“桑梓之情”,既写马来西亚的风光,也写我国大陆南北东西的山川、城市和文物。第四部分题为“寰宇风情”,则放眼世界,写了许多国家的纪行。可见选集题材之广泛和多样。

我所以把情真、意善、象美作为好散文的要素,这也是从传统的好散文中体悟出来的见解。其实在文学创作中,真善美虽可区分,却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总以真善为前提,尽管形式也有美的因素。散文尤其必须有情,这是大家都认同的。谢冕教授为小华所作的序文是篇美文,对小华散文的有情有爱,讲得很透彻。当然,散文中的情表达的是真情,而非矫情。因为唯有真情才能感动读者。我读《小玉》《阿春嫂》便很感动,小华散文表达的自然都是真情,而这两篇特别使我感动,因为其中不但情感真诚,而且满含人道主义的平等的情怀,来自作者美好的心灵。这两个人物,开头并不使作者有好感,小玉是个黑粗大汉,阿春嫂瘦得像只兀鹰,但随着情节的展开,小玉和阿春嫂作为劳动人民内心的美展现了,而作者的感情也产生了变化,产生了与文章开头的反差。这变化不仅自然,而且高贵,表现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思想认识的升华、审美情感的升华。好的散文表情,也表意,但这意必须是善的、体现历史进步的趋向的。

对于名人的纪念,一般来说,大多数作者都会表达崇敬仰慕之情意,而对于小玉、阿春嫂这样外表朴实的劳动者表达感激之情,其中就蕴含思想评价体系的进步性。这在小华的第二部分议论文字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她所表现的“女强人”观、婚姻观、幸福观以及救国要先救“心”观等等,都表现了作品的思想性,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时代前列性。散文作为文学艺术,自然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文字所表现的形象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小华的文字朴实、简洁、直抒胸臆,但也因借助对人物、景色的生动鲜明的描写,借用文学所积累的比喻、通感等丰富的手段,而使形象更加生动和鲜明,更加富有美感。她写古筝弹奏的声音:“初时,碧波如镜,接着清风拂起,碧水扬波,宛如涓涓细流,间歇中还听到珠玉跳跃,清脆短促的滴水之声。不久,乐音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覆险如夷,举重若轻,几个盘旋之后,只闻波涛汹涌起来,这时,已是万马奔腾,江流湍急,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惊涛裂岸,最后是飞瀑入海——正当乐音将我们热血如沸的激奋拉到最高潮时,突然间,筝声戛然而止。”可以说这段描写文字不啻是对白居易《琵琶行》的继承和超越。

再如她写吉林冬天睡梦中的树挂:“朦胧中,看到树挂有的如蒲棒,有的似蜡梅,有的像银链,有的若银菊,美极了!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整个宇宙变成了一片白色混沌,迷迷茫茫……”此段也极尽比喻之能事!戴小华所写的游记散文,写大河长江、高原大漠或埃及的卢克索的神庙古迹、尼罗河的新建大坝,或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乃至上海、巴黎、华盛顿等都市,朴实的笔墨中,都每每显露生花妙笔,斐然文彩,从而增添了读者的美感。

戴小华作为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卓具才华,足迹遍全球。长期以来,为发展世界华文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文化使者”的美称。读她的散文,可以感到她的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感受力,也感叹她的丰富想象力和幻想力。她能把真善美融于笔端,将她的爱国情怀、人道情怀、平等情怀等通过笔尖汨汨倾诉,使她的散文情真、意善、象美,使读者难于释卷。作为读者,我祝贺她已取得的成就,并祝愿她在未来的创作耕耘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