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時代,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積極創新,運用“大雲物移智鏈”等新技術進行財務管理變革和模式創新,打造“智財務+電益鏈”的智財務體系,加速財務轉型升級,助力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的高質量發展。遠光軟件作爲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數字化征程的合作伙伴之一,將一如既往,精研技術,創新應用,爲其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近日,《中國會計報》對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的智慧財務項目建設進行了深入報道,小編爲您轉載如下:


在數字經濟時代,“大雲物移智鏈”已經成爲通用技術,“數據”成爲核心要素,平臺將主導業務與創新。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一方面提升了原有產業鏈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將產生新的經濟形態,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應用帶來的財務管理變革和模式創新,正在助力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上海市電力公司(下稱“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加速轉型升級。


平臺化思維創造新模式

助力價值創造轉型升級


2019 年初,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了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理念。所謂泛在電力物聯網,就是圍繞電力系統各環節,通過廣泛應用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彙集各方面資源,爲規劃建設、生產運行、經營管理、綜合服務、新業務新模式發展、企業生態環境構建等各方面,提供充足有效的信息和數據支撐,實現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財務資產部主任李海羣認爲,傳統行業的業務增長模式正面臨發展瓶頸,如何構建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智慧財務體系,更系統、更有效地利用數據,進而從企業價值的守護者,轉型爲企業價值的創造者,是擺在企業財務部門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


據他介紹,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的財務信息化工作起步很早,這些年也一直在通過各種實踐來進一步優化流程、提升效率。李海羣和他的財務團隊,從優化流程、提升效率,整合流程、數據、系統和生態,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等方面構建智財務管理體系,搭建“智財務+電益鏈”管理平臺,用平臺化思維加速實現價值創造、轉型升級這一目標。

實踐見成效的智財務體系

記者在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財務資產部看到,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在光伏結算業務中得到了應用。目前上海市已經擁有2.2萬光伏上網用戶,且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業財銜接、數據交叉覈對、補貼結算、清算等工作量巨大。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與機器人,在光伏結算項目申請與計量採集環節,將電價標準、業主信息、電量數據等信息形成財務與營銷共識上鍊,消除數據交叉覈對等環節。在電費計算環節,通過將財務的算費、算稅等規則形成智能合約上鍊,與共識結合,實現算費、算稅自動完成與信息共享。


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大大提升了業務辦理效率——原先確認每張發票需要10分鐘,現在只需要10秒;原先從營銷到財務數據傳遞、交叉覈對需要近5天才能完成,現在實時同步;原先需要數天才能完成的合規檢查業務,現在也能實時完成。因爲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特點,通過區塊鏈自動校覈電量、檔案信息的正確性,無需系統間進行數據覈對。基於區塊鏈技術解決了數據和信息傳遞安全問題,通過機器人進行流程的智能驅動和自動校驗提醒,最大限度地提升整個光伏業務處理效率。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在稅務管理中收票與開票環節的最前端引入了發票機器人,連接用戶、業務和財務,構建了一個以智能機器人爲載體的泛在發票數據物聯網。


“比如通過智稅雲與物聯設備結合,可以直接鏈接用戶的稅控機通知開票,實現用戶、企業間發票數據的交叉覈對與校驗。未來,我們準備在營業大廳部署開票機器人,將各個營業網點開票信息互聯互通,在控制開票風險同時,可最大化地提高用戶體驗。”李海羣告訴記者。


這在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奉賢分公司試點應用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據介紹,在營業大廳智能發票交收終端,機器人會自動完成交票人登記、真僞校驗、發票分離、發票掃描、信息識別、發票登記、回單打印等工作,與光伏結算微應用、智稅雲結合,自動與光伏結算單進行數據比對、影像掛接,省去人工覈對和影像掛接操作;與智稅雲結合,自動完成稅務稽覈、稅務防控、抵扣臺賬;與電益鏈結合,自動完成面向用戶的交收情況、支付進度、付款情況。


“過去採用人工覈對方法,3000戶自然人用戶或 100 戶企業用戶通過專人覈對需要長達240分鐘。而現在機器人收票自動處理,大概只需要30分鐘,而且不需要設置財務專崗負責這一工作。”李海羣告訴記者。


李海羣表示,對新體系的建設、新技術的運用、新場景的落地以及新模式的探索等工作,財務部門始終從整個智財務體系的全局角度出發,選擇條件成熟、能快速落地的場景爲切入點,進行技術與業務融合的驗證,爲將來更大範圍的實踐應用做好積累。

建立共享的價值生態體系

在持續優化提升對內運營效率與效能同時,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財務資產部也在思考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商業模式創新問題。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搭建智慧財務管理體系,構建財務數聚與價值交換區,目的是通過對內提升效率效能,匯聚數據價值,爲對外價值創造做好支撐,基於外部價值生態體系創造,構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益鏈”平臺。“‘電’指的是國網上海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企業本身屬性,也是核心資源;‘益’包括公益、效益、收益等,體現共享;‘鏈’包括供應鏈、價值鏈和生態鏈等,體現樞紐作用。”李海羣解釋稱。


他進一步告訴記者,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數據難以篡改和可追溯等特點,結合其他技術,可以助力企業實現從信息傳遞向價值傳遞。並通過價值交換,構建以用戶爲中心的價值創造平臺,將產業上下游以及市場中的其它企業逐步融入價值鏈當中,匯聚用戶智慧,發揮公司優勢,會催生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商業模式,這就是平臺和生態圈的價值。


以供應鏈金融爲例,“電益鏈”平臺上的供應鏈金融應用作爲連接上下游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樑,能夠對接企業的融資需求和金融機構的資源供給。據悉,該平臺核心是建立一個將核心企業、用戶、供應商以及金融機構多方匹配的載體。


“我們選取了部分光伏用戶和供應商上平臺,找到共贏體系,探索多贏商業模式,並形成相應的管理規範。”李海羣表示,“在這個過程中,利用自身核心優勢,加速這一商業模式的變現。在模式變現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最大化激發用戶潛能,創造性地催生出更多商業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