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除了祭祖和出游,还有各种时令美食品尝,要注意提防因食用野菜、野果、毒蘑菇所致的植物性食物中毒。广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称,以往一些市民在回乡扫墓时,随便摘野菜进食,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如果误食有毒的植物,风险很大。

每年这个时节,都会发生野菜中毒事件。尤其是清明时节,很多人在回乡祭祀,不忘在旷野里挖掘野菜,祭祀的人们所到之处,野菜被挖掘的遍体鳞伤,留下的也只是“满地忧伤”了。由于知识匮乏,这个时候野菜中毒事件也就经常上演了。

广西疾控中心关注的只是野菜中毒问题,从健康和安全角度进行提醒,希望市民要有风险意识,尽量不要挖掘野菜,即使要挖掘野菜,也要鉴别是不是有毒的。而其实,不仅需要关注野菜安全隐患,更需要关注野菜的挖掘,给植物多样性带来的灾难。

2017年,北京市植物专家家舒志刚编写了《城市野花草》,将北京市郊区尚存的野花草和已经消失的野花草进行了记录。这位老人也遗憾说:北京市周边的野生植物消失速度让他十分震惊。拿圆明园来说,圆明园内的生态环境,100多年来变化极少,而圆明园外却是天壤之别。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随处可见的野花草现在越来越稀少。

舒志刚手里有一本1993年出版的《北京植物志》,他发现书中百余种野生植物在近20年已经难觅踪影。尤其北京城六区,本土野生植物的生长土壤越来越稀少。《北京植物志》中标注为“极常见”的植物,如今变成了很罕见。仅仅是20年的时间之内,100多种野生植物消失了。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其实是“舌尖任性”惹得祸。人们都有吃野菜的习惯,一到春天就到郊区挖掘,导致了珍贵野生植物减少。这是舌尖带来的悲剧。市民的嘴痛快了,野生植物却遭了殃,继而来说,就是把野生植物“吃进了历史书里”。有的甚至“只剩了一个名字”,“只剩了一张图片”。

保护植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和谐性,需要减少“舌尖任性”。一个方面,需要市民多些环保理念,不能只图美味,而祸害环境。一个方面,有关部门应该“以环保的名义”进行约束。再一个方面,农业部门应提倡“野菜种植”,用“种植野菜”填补市民“野菜需求”,从而减少对野生植物的侵袭。

野火烧不尽的野菜,为何没了“春风吹又生?我们还要把多少野菜“吃进历史书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