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大唐王朝已經進入了全盛期,但志得意滿的唐玄宗,卻被混亂的後宮攪得有些煩惱不堪,開始追求長生之術,迷戀神仙之說了。恰在此時,一個真仙人進入了李隆基的視野,此人不是別人,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的“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原來,張果老並不是虛幻出來的神仙,而是真有其人,這在《大唐新語》、《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中均有記載。究竟張果老是怎樣一個仙人?又是怎樣進入唐玄宗視野的?而唐玄宗又是如何見到張果老的呢?還是讓我們來揭開這層神話的迷霧吧!

  張果老,原來姓張名果,邢州廣宗人(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是隱於中條山,常往來於汾、晉之間的一方士。亦是“八仙”中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兩人之一(另一個是呂洞賓),他著有《神仙得道靈藥經》、《丹砂訣》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等。張果內外丹兼修,但以內丹修煉爲主。他分內丹爲三品,以九轉大還丹爲上品。並且總結出九轉大還丹有九要,依此而行,可以得道。此說與司馬承禎的坐忘相通。此外他提出性命雙修,被認爲是宋元內丹學的先驅。

  據有關資料推斷,張果老出生年限當在隋文帝開皇十六年至仁壽元年(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間,仙逝大約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尋找到了張果老的出生和仙逝年限,那麼推斷張果老到底活了多少歲也就不難了,從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間到公元735年,張果老大概活了135歲到140歲(虛歲)。《順德府志》記載的張果老恰好也爲140歲左右。在唐朝,包括今天,能活到這個歲數的人實屬罕見,甚至不可再見,所以張果被世人尊爲“老”也就不奇怪了;後又經口口相傳,最終被列爲八仙之一,而在八仙之中也就被習慣性的帶上個“老”字,這就是張果變爲張果老的緣由。河北省邢臺市有座五峯山,也叫五老山,山上有《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石碑記載:“廣宗道人張果,在此修行成爲八仙之一”,這說明張果老是由唐玄宗敕封爲仙翁的;後又改五峯山爲仙翁山,並建一座棲霞觀,將一山洞改爲仙翁洞,這裏也成了明代以來邢臺八景之一。

  張果其人,鬚髮垂白,神氣清爽,常躑躅道旁,能數日不食。時人傳其有長生之術,據其自稱,他是帝堯時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歲。

  也有人看見他乘一白驢,日行數千裏,憩時則將驢疊之,置於衣箱中,其厚如紙;乘時則以水噴之,鮮活如故。

  當初邢州西北大約三十里有山,仙翁常去遊玩,見內有溜射之水出,又見有云夢山下左右居民缺水,仙翁用手一指,只見井中泉水益湧,成爲一方百姓的活命水,因此百姓稱井爲“指聖”。

  一夕仙翁曾至趙州過橋,問當地人曰:橋可渡否?衆人大笑回答:此橋車馬犀象走如無物,奚難一驢?仙翁至橋,橋即動搖,再走橋即解散矣!至今帽跡蹄痕猶在。

  張果老還曾倒騎毛驢雲遊四方,敲打着漁鼓筒扳,在民間傳唱道情,勸化世人。於是,人們便將張果老說成是唱道情的祖師爺。世人耳熟能詳的歇後語:“騎驢看唱本-走着瞧”,就是出自張果老。

  武則天曾派人召張果出山,張果見使者便仆地而亡,使者檢驗已氣絕,無奈空手而還,武則天只好作罷。但後來卻有人在恆山再次見到張果。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恆州刺史韋濟,探驗屬實,將張果奇聞奏報皇上。斯時唐玄宗正求長生之術,便令通事舍人裴晤往召,裴晤至恆山得見張果,促令入都。張果又再次仆地而死,氣絕很久才甦醒,裴晤不敢進逼,馳還奏狀。唐玄宗聞知,改派中書舍人徐嶠,奉璽書優禮往迎。張果這才與使臣一同進京,乘座肩輿入宮。李隆基問其長生神仙術,張果回答多半詭祕,大至是“息心養氣”之類玄語,於是,唐玄宗將其留居集賢院。張果在集賢院累日辟穀,只飲美酒,不食他物,飲醉便睡,常鼾睡數晝夜。唐玄宗對其傳聞有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的術士邢和璞給張果算命,邢和璞卻懵然不知其甲子;又有術士師夜光善視鬼神起居,玄宗召張果與他密坐,他卻問:“張果在哪?”居然對坐在對面的張果視而不見。唐玄宗愈以爲奇,私下對高力士說:“朕聞飲堇汁不苦,方爲奇士。”時值天寒,令高力士取堇汁酒讓張果飲,張果飲了三大杯,醺然如醉狀,回頭說:“非佳酒也。”說完就睡。頃刻,張果醒後取鏡視齒,齒皆焦黧,命左右取鐵如意將齒敲落,藏於囊中,又從囊中取出微紅的神仙藥,敷墮齒處。復寐良久,齒竟重生,粲然潔白。玄宗驚愕,方信之。

  唐玄宗因迷戀神仙,便想將同樣癡迷神仙的妹妹玉真公主嫁給張果,但張果並不知道。在集賢院,張果對祕書少監王迥質、太常卿蕭莘道:“俗話說,娶婦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爲可喜,我以爲可畏。”二人聽其語出不倫,正在暗笑,忽聞使臣到集賢院宣敕:“玉真公主早年好道,欲嫁張果先生,幸先生勿卻。”張果大笑,竟不奉詔,王迥質等方悟張果之前的預言。後來張果一再懇辭還山,唐玄宗挽留不住,命畫其圖形懸於集賢院,授銀青光大夫,號通玄先生,賜帛三百匹,給扶持二人,送至恆山蒲吾縣,並在張果隱居處建造棲霞觀。歸山不久,張果便仙逝了。不死心的唐玄宗派人驗屍,卻發現棺裏空空如也,相傳以爲尸解飛昇。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玄宗下旨敕封張果爲仙翁。後世稱其爲張果老,列入八仙。

  自張果歸山後,唐玄宗更加迷信神仙,又召入方士李渾、上元翼等,研究長生之術。還說夢見玄元皇帝(即老子)的遺像在京城西南百餘里,遂遣使求訪,果得遺像,迎至興慶宮。又有官員上奏,在尹喜(周時函谷關令,老子騎青牛曾過函谷關)故宅,藏有靈符,玄宗又遣使往求。至使者得符還都,李林甫等諸臣,遂以靈符呈瑞,表上尊號。唐玄宗因此下詔改元,稱開元三十年(公元742年)爲天寶元年。且建元玄皇帝新廟,親自祭饗。

  正是由於李隆基對神仙長生術的迷戀,曾經勵精圖治的精神逐漸消失,怠政玩樂的心思逐漸增強,這就給了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等小人,以逐漸進入政府中樞執掌權柄的機會;正是由於李隆基的怠政享樂,也就有了讓他成爲扒灰公公,將兒媳扒成爲貴妃的驚世駭俗的不倫愛情故事;也正是由於有上述諸多因素,在不久的將來,一場改變大唐王朝命運的大悲劇《安史之亂》即將上演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