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海灣戰爭是世界戰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爭,它不僅重新書寫了人民對於戰爭的定義,也更讓中國軍隊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從而開啓了人民軍隊現代化的進程。

比技術更重要的是運用技術的思維——海灣戰爭的啓示!

多國部隊空地聯合打擊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立即集結軍隊,奔赴海灣地區,戰爭就此打響。整個戰爭可以分爲兩個主要部分——沙漠盾牌行動與沙漠風暴行動,前者是軍事準備階段,後者是真正的軍事攻擊階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真正的海灣戰爭只持續了42天,一個老牌的地區性軍事強國就此被打敗,宣告投降。

而它的戰果則更讓人喫驚——據美軍統計,整個作戰過程中,共俘虜敵人8.6萬人,擊毀和繳獲伊拉克軍隊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軍戰鬥死亡148人,非戰鬥死亡138人,負傷不超過3000人,驚人的敵我傷亡比讓整個世界都爲之震動,更別提美軍死亡人數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友軍誤傷的!這個戰績讓美國人驕傲,世界震動!

比技術更重要的是運用技術的思維——海灣戰爭的啓示!

美軍首次採用信息化戰爭理念,效果卓越

當時的伊拉克是一個真正的地區性強國,軍事實力在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甚至比當時的中國還要強出一籌。戰前國內很多軍事學家普遍對美軍不持看好狀態,許多軍事雜誌從陸軍坦克、空軍等方面作了逐一比較,最後得出結論,美軍不可能短時間內取得勝利,伊拉克會頑強抵抗,最終把美國再次拖入戰爭的泥潭。戰爭的結果對我們的衝擊是相當大的,我們見證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高科技現代戰爭,在各種先進的作戰技術下,人數已經失去了意義,想要憑藉人數優勢彌補差距已經成爲空話。更重要的是,海灣戰爭讓我們認識到了這樣的問題——戰爭的形式與方式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果不能掌握運用技術的新思維,即使裝備再好,表面戰力再強,都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比技術更重要的是運用技術的思維——海灣戰爭的啓示!

總的來說,海灣戰爭給中國軍隊帶來了以下幾個作戰理念的變化。第一,軍隊信息化。機械化的伊拉克軍隊與信息化的美軍,在裝備對比上所差無幾,然而正是因爲美軍掌握了制信息權,憑藉信息優勢讓裝備發揮出了超常戰力,才輕而易舉的打敗了伊軍。因此之後中國軍隊旗幟鮮明的提出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要求;第二,聯合作戰與空地一體戰。美軍空軍與陸軍積極配合,採用非線式作戰,同時在空中、海上、陸上、乃至信息空間全疆域全方位進行縱深打擊,使對手毫無招架之力。有鑑於此,大陸軍的思維開始從中國軍隊中瓦解,我們抓住有利機會想盡一切辦法加強空軍建設,從當時經濟極其困難的俄羅斯買入大批先進戰機,人民空軍的現代化也就始於此刻;第三,軍隊精簡化,在兵力上遠超出多國部隊的伊軍一敗塗地,證實了現代戰爭下人海戰術不再起效,高質量精簡化的軍隊纔是未來軍隊的發展方向。自此以後,我國開始了大規模裁員,致力於建設現代化軍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