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無論做什麼事都讓人瑟瑟發抖~比如,上廁所!特別是半夜被尿憋醒,簡直是慘絕人寰!

可是偏偏一到冬天就更想尿尿,這是爲什麼呢?經常上廁所,是腎不好嗎?

那我們要先搞清一個問題:

經常是多經常呢?

基本上正常人,

白天尿尿3~6次,夜尿0~2次,

也就是一天基本不會超過8次。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

某些情況引起的尿尿次數增加是正常的:

比如我們上文說到的:一到冬天會更想尿尿。

因爲水喝進體內,經過新陳代謝作用,被人體吸收後,有一部分水會變成汗液流出;另一部分則會變成尿液排出。

而冬季受冷刺激的影響,毛孔收縮,人體的出汗量會變少,本應從毛孔排出的汗排不出去,只好通過尿排出,所以尿量就會變多了。

同時由於冷刺激的影響,膀胱的敏感度會提高,因此會更加想尿尿。

包括以下情況引起的尿尿次數多,也是正常的:

水喝多了或者含水量多的食物喫多了;攝入利尿的飲料如咖啡,以及藥物如布美他尼;孕期尿頻等等。

但除了以上正常情況,

如果出現24小時內尿尿>8次,

晚上以排尿爲目的起牀兩次以上,

同時每次都有尿不盡的感覺,

這就有可能是尿頻了。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

尿頻就是腎不好了嗎?

一般而言,尿頻大多是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或膀胱病變等引起的,比如:

尿崩症、尿路感染、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等等,糖尿病患者也會有尿頻的情況出現。

而在大部分情況下,尿少(24小時尿量<400ml)纔是腎臟疾病出現的預兆。只有一些急性腎功能損傷以及小部分人的腎小管病變纔會出現多尿。

所以,尿頻與腎的關係不大。

實際上,除了尿尿的次數,

尿尿的顏色、氣味、泡沫持久度,

更能反映健康問題。

1

尿的顏色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

正常的尿液呈淡黃色,不過尿液的顏色也並非一成不變:如果你喝水充足,則尿液呈淡黃色;如果你有點脫水,尿液顏色會加深。

ps:尿液的顏色會隨着飲食的不同、服用藥物或者疾病而有所改變。

一般來說,當尿液的顏色有如下改變時,可能是疾病預兆:

黃褐色:多見於黃疸患者,例如黃疸型肝炎或膽道梗阻;棕褐色:血管內溶血引起的血紅蛋白尿,例如蠶豆病等;白色:絲蟲病引起的乳糜尿、嚴重泌尿道化膿感染引起的膿性尿;紅色:泌尿系統炎症、結石、腫瘤等,如急性腎小球腎炎、尿道結石等。

2

尿的味道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

剛離體的尿液,基本是無味,甚至還有點微弱的芳香。放久後,尿素被分解,纔會呈氨味,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尿騷味”。

若是尿尿時就能聞到尿騷味,可能提示有膀胱炎或尿瀦(zhū)留,但與腎的關係不大。

並且,若尿的氣味有以下改變,排除了飲食影響外,也要小心是疾病:

水果味:糖尿病(爛蘋果味)、Ketoacidosis菌感染等;糞臭味:常見於膀胱結腸瘻等腸道疾病的患者;腥臭味:膀胱炎及化膿性腎盂炎等;蒜味:有機磷中毒。

Ps:飲食也可影響尿液的味道,比如咖啡、蘆筍、榴蓮等。

3

尿的泡沫

尿尿次數多,就是腎不好?

這主要是看尿裏的泡沫能存在多久。正常情況下,尿裏的泡泡都是被衝起的,泡沫較大或大小不一,並且持續時間較短,最多靜置30分鐘就沒了。

但若是泡泡多而細小,且久久不散,就要小心是蛋白尿。

原尿中95%以上的蛋白質是由腎臟回收至人體的,若是腎臟出了問題,吸收蛋白質的功能不能正常進行,就會使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增加,引起蛋白尿,導致尿液裏有經久不散的細小泡泡。

Ps:飲食引起的短暫性尿蛋白,是正常的,注意休息、調整飲食即可。

因此當尿尿出現問題時,別一味懷疑是腎不行,應該做詳細的檢查,確診後對症治療,千萬別自己買藥瞎補腎。

推薦科室:

公立醫院泌尿外科或腎內科

推薦檢查:

尿常規

主要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鑑別、治療監測及健康普查。不少腎臟病變早期也可以在檢查中發現。

腎功能八項

如果擔心腎臟方面有問題,可以在諮詢醫生後,加做腎功能等檢查。

總之,

光憑尿尿次數,

是無法判斷腎好不好的~

別再冤枉腎了,

有了問題還是及早就醫檢查比較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