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越走越远,许多的人造卫星已经在地球上空运作了。但是人造卫星也是有寿命的,到了一定的期限就会报废了。有些报废的卫星继续漂浮在太空中,有些则回到了地球。那么为什么有的人造卫星能够返回到地球呢?

在1993年的12月25日,中科院的卫星跟踪系统就捕捉到一颗两个月前失控的卫星,这颗卫星正准备返回地球。实际上有些卫星在设计研发的时候就赋予了返回地面的使命,因为它们必须在太空中完成任务后返回地球,将成果带回地球,例如在太空中拍摄的胶卷、在太空中实验的材料、一些被带去太空接受基因突变的动植物种子等等。

这种能够安全返回地面的卫星叫做返回式卫星,它的研发和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航天技术的水平,而返回式卫星的任务结束于它正式落地。

卫星返回和卫星发射不同,它是一个减速的过程。为了能够安全地完成任务使卫星返回地面,在设计研发卫星时需要把返回过程中工作的仪器设备和一些任务材料放到返回舱里,这样卫星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没必要的东西就会被烧毁,剩下返回舱等重要的设备。

和发射卫星一样,使卫星安全地返回地球也是一项十分复杂且重要的任务。在确定返回任务后,地面的技术人员要将卫星的状态调为返回状态,然后按照时间点燃反推火箭,是卫星离开原来的轨道进入返回轨道。

在卫星进入大气层的时候,为了保证返回舱不被烧毁,而且舱内的仪器都能正常工作,工程师在研发的时候要做好防热。然后是利用降落伞使返回舱在适合的高度以低速着陆,最后就是精确地预报返回舱的落地坐标,以便于尽快进行回收作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