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5月14日報道,原題:歷史爲何驅動中國對全球貿易的堅韌立場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美國人一直想在中國市場發財。彼時中國不願開放對外貿易。美貿易商很難找到中國人想買的產品,反而是向美國消費者出售中國貨賺得更多。此後中國取得長足進步,如今已是世界最大貿易國,出口多於任何國家,進口僅次於美國。但中國人自給自足的願望依然強烈。

中國人至今忘不了國家被迫開放與西方國家貿易的時期。19世紀歐洲列強靠軍力撬開中國市場,爲賺取硬通貨,甚至把鴉片偷運到中國。直至今日,中國人仍認爲有必要保護自己,趕上更強國家。鑑於歷史和這種思維,無怪乎許多中國人認爲貿易從來不是公平競爭。在他們看來,擁有對美龐大貿易順差也是自己的權利。

此外,中國人還有一種傳統觀念,認爲精明的商人理應得到最好的買賣結果。到訪過中國的人購物時或許遭遇這種思維的縮影。許多街頭小攤,包括著名的北京秀水街,商品不明碼標價,而是買賣雙方搞心理戰,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達成最好交易。以前我不喜歡這種購物方式,覺得太費勁,甚至覺得被欺騙。但後來我明白了,更好的交易是可以通過微笑和討價還價達成的。

若一切順利(通常會這樣),買賣雙方皆大歡喜。這就是彼此各讓一步,各得其所——而這正是多年來中美貿易所缺失的。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想從對方賺錢,卻忘記讓對方能感到做了划算買賣。

中國應提醒美國,美企在華生產成本低,從中賺得盆滿鉢滿,遑論污染了中國環境。北京還應提醒美國,美國消費者大大受益於從中國進口的廉價產品。同時,美國要提醒中國,其大大受益於美國較低關稅和公平競爭環境。儘管西方列強歷史上對中國種種不公,但如今中國不再是受害者。

這絕非易事。因爲美國人固然覺得被佔便宜,中國人感覺更糟。許多中國人認爲美國想方設法遏制甚至破壞中國。在一些西方人看來這種想法有點奇怪,但別忘了,歷史在中國人民腦海中仍栩栩如生。無疑,需要很多時間、努力和智慧,才能拉近雙方距離,彼此理解並信任。(作者Cindy Sui,汪北哲譯)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