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衡山爲我國五嶽名山之一,主峯祝融峯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境內,七十二羣峯,層巒疊嶂、氣勢磅礴。素以“五嶽獨秀”、“祭祀靈山”、“宗教聖地”、“中華壽嶽”、“文明奧區”、“抗戰樞要”著稱於世。現爲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和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提名地。

五嶽中的南嶽衡山,想知道怎麼來的嗎?

“南嶽”一詞,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周禮.虞書》雲:“(舜)五月南巡狩,至於南嶽。”以南嶽稱謂衡山,最早見諸文字是漢初《爾雅》,其《釋山》篇有“江南衡”之說,意指江南衡山,後《尚書.大傳》中解《虞書》雲:“南嶽,衡山”。但是據《周禮.職方氏》、《春秋》、《星經》等典籍介紹,對南嶽衡山的來歷另有一番解釋,它是按星宿的劃分,說這地方上承軫宿玉衡星,所以叫衡山。衡山因地處五嶽的最南端,故名南嶽。

爲適應名山保護和旅遊業發展的需要,1984年成立衡陽市南嶽區,管轄三鄉一鎮一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5.96萬,總面積181.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區100.7平方公里,2012年接待遊客600多萬人次。

南嶽衡山自然風光秀美。這裏羣峯疊翠,萬木爭榮,流泉飛瀑,風景綺麗。四時景色各異,春賞奇花,夏觀雲海,秋望日出,冬賞雪景。祝融峯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自古讚譽爲南嶽“四絕”。南嶽衡山無山不樹、無處不綠,核心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1.58%。境內有樹木600多科、1700多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90多種,如號稱活化石的千年銀杏、水杉;瀕臨絕種、世界罕見、衡山特有的絨毛皂莢;以及搖錢樹、同根生、連理枝等等。負氧離子濃度平均值高達26000個/cm3,是難得的“天然氧吧”。與之相伴的有珍稀野生動物黃腹角雉、錦雞、大頭平胸龜、穿山甲等,可以稱得上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寶庫!

五嶽中的南嶽衡山,想知道怎麼來的嗎?

南嶽衡山歷史源遠流長。五嶽自古就是江山社稷的象徵,炎帝、祝融曾在此棲息,堯、舜、禹均登臨祭拜,歷代帝王或遣使或親臨祭祀。自堯舜以來,南嶽衡山作爲五嶽之一的歷史已達四千餘年。黃帝、舜帝曾在衡山巡狩祭祀;大禹爲治水,專程來南嶽殺白馬祭告天地,得“金簡玉書”,立“治水豐碑”。宋徽宗、康熙等皇帝爲南嶽題詩吟詠。相傳黃帝委任祝融氏主管南方事務並封他爲管火的火正官即火神;祝融教民以火熟食,生活禦寒,舉火驅獸;制樂作歌,以諧神明,以和人聲。人們爲了紀念這位管火有功的火正官,便以他的名字祝融命名南嶽衡山的最高峯,並在峯頂建祠用於長年祭祀。

五嶽中的南嶽衡山,想知道怎麼來的嗎?

南嶽衡山文化底蘊深厚。南嶽是中國南方唯一最古老的人文始祖的祭祀山。祭祀文化是南嶽文化的源頭,自舜帝南巡至隋唐至清,歷史上有記載的朝廷遣使祭祀南嶽的就有120次之多,民間祭祀就不計其數了。如今,每年都有數百萬遊人,懷着種種美好的心願,從四面八方來到壽嶽靈山尋求精神上的慰藉。福壽文化歷史燦爛,蔚爲自豪。《星經》載:南嶽衡山對應星宿二十八宿之軫星,軫星主管人間蒼生壽命,故名“壽嶽”。唐玄宗於南嶽朱陵洞(水濂洞)投龍祈壽。宋徽宗在南嶽金簡峯皇帝巖御題“壽嶽”巨型石刻。康熙皇帝親撰的《重修南嶽廟記》之中欽定衡嶽爲億萬臣民的“主壽之山”。中華祝頌詞“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南山”即南嶽衡山。《辭源》釋“壽嶽”即南嶽衡山,南嶽衡山因而稱譽“中華壽嶽”。宗教文化歷史悠久,積澱深厚。南嶽衡山不僅是風景名山,也是宗教聖山。這裏道佛並存,互彰互顯,同尊共榮。道教於東漢末年就在南嶽築觀,佛教早在南朝梁天監二年紮根南嶽。宗教文化積澱繁衍已達千餘年曆史。既有佛道儒共存共榮的南嶽大廟、佛教禪宗尊爲“六朝古剎、七祖道場”的福嚴寺,視爲“天下法源”、“曹洞祖庭”的南臺寺,又有道家立爲《黃庭經》發源地的黃庭觀等,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南嶽獨佔四處。特別是道佛兩教共存一山,共融一廟,共值一殿,共尊一神稱爲中國乃至世界宗教文化一絕。書院文化、湖湘文化熾盛濃厚,成果豐碩。南嶽書院文化始於唐肅宗時。唐代李繁爲紀念其歷經四朝的[唐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著名宰相父親李泌,便在南嶽建了南嶽書院(即今鄴侯書院),這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書院。清代曾國藩在《重修胡文定公書院記》中寫道:“天下書院,楚爲盛,楚之書院,衡爲盛。”據《湖南通志》統計,清光緒年間,在現南嶽區範圍內,先後共有鄴侯、文定、集賢等書院17處。南嶽衡山書院的數量位列全國之冠。自唐以來,李白、杜甫、韓愈、黃庭堅、張居正、王夫之、魏源等歷代衆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人墨客都曾登臨南嶽,攬勝抒懷,留下了無數詩詞歌賦、摩崖石刻和歷史遺存。特別是宋代胡安國父子定居南嶽衡山建春秋樓,創建文定書院、碧泉書堂,潛心研究理學和傳播學術思想,開創了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上獨樹一幟的湖湘學派。抗戰文化在我國抗戰史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1938年11月至1944年2月,南嶽衡山曾一度成爲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戰場的抗戰指揮中心。蔣介石在此先後主持召開了4次高級軍事會議,研討戰略和江南戰場問題。在國共兩黨合作創辦的南嶽遊擊幹部訓練班,爲正面戰場培訓了3000多名抗日遊擊骨幹。在南嶽遊幹班,以周恩來、葉劍英爲首的中央代表團和胡志明、季維諾夫等共產黨人,曾在此大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游擊戰》戰略思想,團結和發動社會各屆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在國難當頭、佛門受辱的抗日戰爭年代,南嶽成立了佛道救難協會。在全民抗戰中爲全國宗教界人士樹立了愛國愛教的光輝典範,爲近代中國佛教史譜寫了輝煌的一頁。南嶽忠烈祠成爲抗戰時期中華大地修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抗日烈士紀念陵園。南嶽衡山不僅風光旖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而且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是一座風雲際會、萬衆仰止的抗戰名山,爲中華名族同仇敵愾、團結禦侮樹起了一座萬古流芳的歷史豐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