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10:06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應裕智

一村一品 一堂一色 芙蓉鎮打造農村精神文化生活高地

芙蓉鎮文化禮堂共享圈文藝演出。芙蓉鎮供圖

近年來,芙蓉鎮黨委政府把文化禮堂作爲民生項目和基層陣地來抓,在資金、制度、人員上給予充分保障;根據各社區地理特點科學佈局,突出展現各村的風俗文化和民情特色;成立文化禮堂共享圈,積極發揮文化禮堂資源優勢,實現特色元素快速整合。

2018年,芙蓉鎮新建8個文化禮堂,現有文化禮堂14個,文化禮堂已經成爲村民開展文娛活動、豐富精神文化的最佳平臺。

因地制宜 科學佈局

芙蓉鎮文化禮堂設點根據雁湖社區、小芙社區、芙蓉社區的地理特點進行佈局,其中重點空間佈局以打造建成區的環海口文化禮堂圈,以西塍、前垟、後垟文化禮堂布點擴面,特別是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後,該鎮融合擴大布局“雁山溪谷·秀麗田園”以包宅爲重點的產業帶文化禮堂圈,將東岙、西岙、包宅、小芙、茶塘、筋竹文化禮堂連點成線,輻射建成區和產業帶約三分之二的芙蓉鎮人口,最大程度實現資源互換、陣地共享、隊伍共用、活動共辦,以此達到文化禮堂覆蓋面積更廣、集聚效應更強、引領效果更顯著的目的,努力達到“人在堂裏,堂在村中,村在圈內”的格局,使文化禮堂真正成爲芙蓉對外展示的文化地標。

“在內容編排、內涵覆蓋上,我們注重吸納剿滅劣V類水、移風易俗、黨建紅(雁山紅)、掃黑除惡、改革滿意度等元素,將文化禮堂建設與美麗鄉村、黨建規範化建設有機結合,從而使農村的人居環境更美麗,農村的文化更繁榮。”芙蓉鎮相關負責人說。

包宅文化禮堂是2018年新建的8個文化禮堂之一,該文化禮堂前的樟樹門坦大約2000平方米,是雁楠公路通往雁南左舍的路徑之一。2018年11月,道坦的水泥路面改成了瀝青路面,兩側設立了文化長廊,四周掛起了紅燈籠,一派喜氣洋洋的氛圍。“2018年在這裏舉辦了3場演出,2019年農曆正月初一,還將舉行一場新春演出。”包宅村組織書記包哲柱說。

創意無限 各有千秋

除了按照省裏統一的“三堂四窗五室六廊”的要求完成規定動作之外,芙蓉鎮更堅持突出各村地理、風俗、人文等特色,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色”。

海口文化禮堂緊緊抓住“水”這一元素,治水館、文化牆、文化長廊在黃金溪畔錯落有致,又與收藏農耕工具和民國時期芙蓉老街模型的民俗館交相輝映、相輔相成,讓黃金溪的變遷與舊時記憶的交疊,留下了濃濃的鄉愁。

前垟文化禮堂成立“關愛兒童之家”,定期組織慈善志願者和社會愛心人士,幫助留守兒童,開展學業輔導、心靈關懷、親情連線、繪本閱讀等活動,成爲兒童心中的樂土。

後垟村2017年被評爲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後垟文化禮堂則以省級美麗鄉村爲框架,將芙蓉板凳龍請入了展示館,讓散落民間的“非遺”有了展示的舞臺。

筋竹村人口近4000人,“孔”是大姓,爲孔子後代,因此筋竹文化禮堂以“文化禮堂+國學”爲核心,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展示。

2018年新建設的小芙文化禮堂也別具特色,一面由蓑衣、錄音機、放映機等老物件組成的“鄉村記憶”展示牆散發着濃濃的懷舊氣息和鄉土風情。村裏的老戲院煥發新生機,改造成文化禮堂,外牆上張掛着《抗日戰爭時期木刻畫》,記錄抗戰歲月中國家和民族走過的曲折歷程,讓人們更加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

挖掘特色 打造精品

芙蓉鎮文化禮堂通過搭建活動平臺、設計活動載體,深入挖掘民間特色,結出累累碩果,湧現出一大批羣衆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家,活躍在各個文化禮堂,而文化禮堂也已成爲羣衆們最佳表演舞臺。

芙蓉原創小品作品、民間曲藝衆多,其中獲省一等獎並在《溫州一家人》電視劇播出的歌曲《對鳥》和省非遺作品《大鬧》《參龍》等,都展現了芙蓉鎮多元化的民間藝術積澱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土壤,以及豐富的人才資源。

西塍文化禮堂的總幹事餘恭宣充分利用文化禮堂這一鍛鍊平臺,創作出《你爸我媽都一樣》、《娶了媳婦記得娘》等一系列接地氣的作品。2017年夏天,他冒着酷暑帶着專爲移風易俗創作的小品《死要面子》在芙蓉40個村開展巡迴義務宣傳,讓文化禮堂裏蘊育的新風吹遍了芙蓉大地;2018年反映家暴問題的《家和萬事興》陸續在全樂清各文化禮堂展演。芙蓉鎮文化禮堂共享圈的成立和運營也少不了他的功勞。“西塍文化禮堂的演出團隊分爲舞蹈組、歌唱組、小品組,戲曲組,舞蹈組根據年齡又分爲青春舞蹈隊和夕紅舞蹈隊,只要一個小時我們就可以排出一臺晚會。我們村的節目多,可以支援其他村。”餘恭宣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