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这次中法战争中,清流派一律主战,奕訴作为军机大臣,却不主张轻易在边疆打仗,他热衷于外交谈判,希望利用各国的矛盾,来避免中法战争的爆发。而奕訴由于自己在“同治中兴”时期的作用、地位和理政的才干,并没有受到清流派的弹劾。

辛酉政变后,恭亲王奕訴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不二亲王,随着他的势力越来越大,慈禧作出了什么应对?为何说扳倒奕訴成了慈禧的第二次政变?

“甲申易枢”是晚清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慈禧从进取转为享乐的标志

​奕訴的能力和作用平心而论是巨大的,他担任议政王期间,辅佐慈禧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把清王朝从崩塌的边缘中拉了回来,造成了起死回生的有利形势。在对外关系上,奕訴利用个人魅力和洋人周旋,解散了阿思本舰队,解除了李泰国海关税务司的职务,又主持外交谈判,被洋人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外交家。

在同治中兴期间,奕訴又主张借西法自强,提倡练兵制器,举办洋务运动,使得中国出现了像轮船招商局这样的新式行业和电报、铁路、矿业等近代企业。所以就连慈禧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奕訴,大清何有今日。

有人甚至说,恭亲王奕訴的才能和贡献只低于康熙,高于乾隆,是清代第二位重要的人物。这种说法未必可靠,却也说明奕訴确实是晚清史上少有的干才。

“甲申易枢”是晚清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慈禧从进取转为享乐的标志

​但人都有弱点的,奕訴的弱点就在于他争强好胜、恃才傲物、张扬自大,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在两宫太后面前也忘乎所以。这就招致了慈禧的不满和警惕,引来了大祸。

1884年,慈禧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当时中法战争爆发,清军统帅云南巡抚唐炯率军而逃,清军群龙无首,乱作一团,北宁、太原相继失守。慈禧很不高兴,连续三次换将,但战事一点也没有好转。就在慈禧要找到这一连串败仗的原因的时候,她接到一个奏折。

这个奏折是当时担任日讲起居注官盛昱写的,内容是弹劾奕訴。慈禧接到这个奏折正中下怀,而且当时的朝廷中,确实已经形成了强烈反对奕訴的舆论。这个舆论是谁造出来的呢?是请流派。

光绪时期,内忧外患,一部分不掌握实权的言官,上疏评论时事,弹劾营私舞弊的洋务大臣,把洋务派称为“浊流”,而已“清流自居,所以被称为请流派。

“甲申易枢”是晚清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慈禧从进取转为享乐的标志

那么,慈禧对清流派是个什么态度呢?

可以说她一直是重用并利用请流派的,她利用请流派揭发弊政,甚至排除异己。

慈禧一开始支持清流,目的是想利用清流派钳制奕訴的势力。而奕訴由于自己在“同治中兴”时期的作用、地位和理政的才干,并没有受到清流派的弹劾。但是,这次中法战争中,清流派一律主战,奕訴作为军机大臣,却不主张轻易在边疆打仗,他热衷于外交谈判,希望利用各国的矛盾,来避免中法战争的爆发。

更关键的是,奕訴对于慈禧的援越抗法的主张部署不力,表现的拖拖沓沓。慈禧开始并没有下定决心,可是后来败仗连连,大家都要总结中法战争前期失败的原因。当时朝廷很多人认为,奕訴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一时间,清流的舆论对军机大臣们纷纷予以弹劾。

这个时候,慈禧觉得铲除奕訴势力的时机成熟了,就在他寻思如何下手的时候,弹劾奕䜣的奏章恰到好处地呈了上来。箭在弦上,慈禧罢黜奕訴势在必行。

“甲申易枢”是晚清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慈禧从进取转为享乐的标志

​盛昱弹劾奕訴,说他主持军机处拖沓因循,再加上他所用非人,这样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前线节节失利。慈禧看到这个奏章,心中大喜,可以说她正是找到了发作的借口。所以,当天他就召见奕訴等全班军机大臣,声色俱厉地谴责他们。慈禧的这些责骂使得大臣们深知,这一次慈禧可能要拿首席军机大臣奕訴开刀了。

果然,五天之后,慈禧下达懿旨:恭亲王奕訴近年来为了保全职务和荣耀,常常因循成例,不愿为朝廷振作求治出力。舆论指责他把持朝政,受贿贪污,用人不当。长此以往,将来皇帝亲政以后,怎么能够使得朝政走上正轨呢?

随即,处罚命令下达:免去奕訴、宝鋆、李鸿藻、景廉、翁同龢五个人在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两方面的一切职务。其中奕訴开去一切差使,令“家居养疾”。就这样,奕訴被一撸到底,撵回府中,从此做一个闲散的王公。

懿旨颁布后,同一天又发表上谕,任命礼亲王世铎为首席军机大臣。世铎是咸丰皇帝叔父一辈的王爷,他德高望重,但才干不足,唯上是从。早在辛酉政变的时候,他就主张慈禧垂帘听政,是一个对慈禧百依百顺、不敢顶撞的好皇叔。慈禧看中他,就是因为他听话,做事四平八稳。

“甲申易枢”是晚清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慈禧从进取转为享乐的标志

​第二天,慈禧又颁布懿旨,说军机处如果遇到紧急事务,必须同醇亲王奕譞商办。很明显,这道懿旨,就是想办把军机处的实权交给奕譞。同样,慈禧看中的也是奕譞的胆小怕事,再者奕譞是皇帝生父,地位高,由他来传达自己的旨意,决定朝政,谁也不敢说三道四。

慈禧这一次彻底改组军机处,因为发生在中国干支纪年的甲申年,所以,史称“甲申易枢”。可以说,甲申易枢的本质是慈禧和奕訴长期矛盾斗争的结果。北宁战役的败迹,仅仅是慈禧借题发挥而已。所以很多史学家把这次军机处大换血称为是“慈禧的第二次政变”。

“甲申易枢”是晚清政坛上的大事件。从实际情况来看,新一班军机大臣中除了阎敬铭有一定的才干外,大多数庸碌无为、才识不足、事事专仰太后鼻息。尤其是醇亲王奕譞,既无才情,又无理政经验,他统率下的军机处,除了对慈禧唯唯诺诺外,毫无作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晚清的政局败坏,跟“甲申易枢”有很大关系。

“甲申易枢”是晚清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慈禧从进取转为享乐的标志

​我们可以将“甲申易枢”作为慈禧的一个分界点,之前的慈禧虽然政治经验不足,却还是一个较有作为、有魄力、有进取心的政治女强人。可甲申之后,她逐渐变成了独断专行、喜怒无常、追求享乐、无所进取、人见人怕的“老佛爷”。换句话说,慈禧就是在甲申易枢后,才开始慢慢变“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