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北魏的四位皇后即孝文帝廢皇后馮氏、世宗的兩位皇后高氏和胡氏、肅宗皇后胡氏都先入瑤光寺出家爲尼。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靈太后胡氏)》,“及武泰元年,爾朱榮稱兵渡河,太后盡召肅宗六宮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髮。

   近讀《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看到北魏有四位皇后先後出家爲尼,而且出家的地方都是洛陽的瑤光寺。這四位皇后當中有兩位是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的皇后,宣武帝先後立有三位皇后,第一位順皇后於氏;第二位皇后高氏;第三位是靈皇后胡氏,這三個女人在殘酷的後宮爭寵和權利爭鬥中或互相殘害,或爲他人所害,最終全都死於非命。

  皇后於氏是孝文帝時的重臣洛陽侯於烈的弟弟於勁之女,名門之後,寬容嫺雅,《魏書》稱其爲高氏所害。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後(於氏)靜默寬容,性不妒忌,生皇子昌,三歲夭歿。其後暴崩,宮禁事祕,莫能知悉,而世議歸咎於高夫人。”於皇后與自己的幼子先後暴亡,而且原因不明,說什麼“宮禁祕事”,這是寫史的人不便直說,其實就是爲高氏所害。

  於皇后死,殺人的高夫人取代了於氏的位置,拜爲皇后。這位高皇后不僅毒妒,而且行爲霸道。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說,高皇后“性妒忌,宮人希得進御”;又說 “世宗暮年,高後悍忌,夫人嬪御有至帝崩不蒙侍接者”。就是說,高皇后兇悍妒忌,把持後宮,不讓這些宮人接觸皇帝,以至於後宮有人直到世宗死都沒機會見皇帝一面。

  高皇后雖然霸道,但還是百密一疏,終有一胡姓女子爲世宗宣武帝誕下一子,即後來的北魏肅宗孝明帝元詡。這是世宗當皇帝二十餘年,首得一男,而且僅此一男。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由是在洛二世,二十餘年,皇子全育者,惟肅宗而已。”世宗除了高興之外,還特別小心。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先是,世宗頻喪皇子,自以春秋長矣,深加甚護。爲擇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養欲別宮,皇后及充華嬪皆莫得撫視焉。”就是說,由於世宗一再喪子,怕再出什麼意外,看護的很嚴,不僅高皇后不能撫視,就是其生母胡氏也不得撫視。

  世宗二十餘年沒有生男,高後悍忌只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按當時的魏制,後宮生男,如果這個孩子被立爲太子,那麼其生母就要自裁。後宮的這些嬪妃都相視祈願,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誰都不願成爲第一個生男孩的人,不是生不出,而是都給弄死了。這位胡氏獨與衆夫人不同,說:“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胡氏懷孕之初,後宮衆嬪妃仍以“子生母死”的舊制勸其早早採取措施,然而胡氏卻在夜半獨自對天發誓:“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由此,我們也能看出這位胡氏不同凡響的個性。北魏永平三年,即公元510年,胡氏果然產下一男。胡氏母以子貴,她的身份從承華世婦進爲充華嬪。延昌元年,即公元512年,元詡被立爲皇太子時,胡氏並未被賜死。

  延昌四年,即公元515年,宣武帝死,胡氏的兒子元詡即皇帝位,時年只有五歲。皇帝年齡太小,由其生母胡氏代爲臨朝聽政。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及肅宗漸阼,尊後爲皇太妃,後尊爲皇太后。臨朝聽政,猶稱殿下,下令行事。後改令稱詔,羣上書曰陛下,自稱曰朕。”胡氏臨朝,所有的規制都與皇帝沒有區別,她正經八百當起了女皇帝。女皇之下主要有兩位輔政大臣,一是清河王元懌(yi),是宣武皇帝的二弟,胡太后的小叔子;二是禁軍總兵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

  胡太后臨朝第一件事,就是將宣武皇后高氏打入瑤光寺,幽禁起來。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宣武皇后高氏)》,“及肅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后。尋爲尼,居瑤光寺,非大節慶,不入宮中。”被管制的高氏非大節慶,不得入宮。胡太后將高氏幽禁在瑤光寺後,她仍不放心,三年後,即公元518年,竟將其害死。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宣武皇后高氏)》,“神龜元年,太后(高氏)出覲母武邑君。時天文有變,靈太后欲以後當禍,是夜暴崩,天下冤之。喪還遙光佛寺,嬪葬皆以尼禮。”高皇后死,以僧尼之禮葬於瑤光寺。

  也是造化弄人,高太后死於瑤光寺十年以後,靈太后胡氏自己也入瑤光寺削髮爲尼。事情是這樣的,武泰元年,即公元528年,國家發生變亂,晉陽軍閥爾朱榮攻入洛陽,靈太后胡氏帶領後宮嬪妃爲避禍,入瑤光寺削髮爲尼。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靈太后胡氏)》,“及武泰元年,爾朱榮稱兵渡河,太后盡召肅宗六宮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髮。”在這些入瑤光寺削髮爲尼的女人當中包括北魏孝明帝肅宗的皇后胡氏,孝明皇后是靈太后族兄胡盛之女。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孝明皇后胡氏)》,“武泰初,後既入道,遂居於瑤光寺”。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孝文帝廢皇后馮氏被孝文帝廢掉以後,也是入瑤光寺出家爲尼,後死於瑤光寺。

  由此,北魏的四位皇后即孝文帝廢皇后馮氏、世宗的兩位皇后高氏和胡氏、肅宗皇后胡氏都先入瑤光寺出家爲尼。

  這裏我們看到這座瑤光寺與皇室貴族婦女有密切的關係,那麼這座瑤光寺是一座什麼樣的寺院?據《洛陽伽藍記》,“瑤光寺,世宗宣武皇帝所立,在(洛陽)閶闔城門御道北,東去鞦韆門二里。”寺內有五層佛塔一座,尼房五百餘間,規模不算大。《洛陽伽藍記》裏又說瑤光寺乃“椒房嬪御,學道之所,掖庭美人,並在其中。亦有名族處女,性愛道場,落髮辭親,來儀此寺,屏珍麗之飾,服修道之衣,投心八正,歸誠一乘”。就是說,在當時佛教興盛的北魏,洛陽瑤光寺一向爲宮廷嬪妃所青睞,貴族婦女也紛紛到這裏落髮爲尼,成一時之時尚。不幸的是這座美女如雲的寺院在公元530年遭軍閥爾朱兆的荼毒。據《洛陽伽藍記》,“永安三年,爾朱兆入洛陽,縱兵大掠,時有秀容胡騎數十入瑤光寺淫穢。”胡騎闖入寺院,這些美人嬪妃慘遭蹂躪。

  避入瑤光寺的靈太后胡氏並未躲過爾朱榮的追殺。據《魏書卷十三皇后列傳第一皇后(靈太后胡氏)》說“榮遣騎拘送太后與幼主於河陰(孟津)”;又說“太后與幼主並沉於河”。就是說,爾朱榮派人將靈太后胡氏和時年只有三歲的臨洮王之子元釗(幼主)從瑤光寺拘押到位於孟津的黃河南岸,將此二人一起沉入黃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