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當夏紫薇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見到皇阿瑪的那一刻,這滿含着期待、悲慼、深情……百感交集的一問,讓多少人對”大明湖“產生了無限遐想。

  在齊魯大地、泉城濟南、大明湖畔,一個皇上豔遇美女的地方……

  一部《還珠格格》捧紅了一衆明星,也讓濟南的”大明湖“跟着火了一把。

  一定有很多人疑惑,夏雨荷真有其人嗎?

  據筆者蒐集的資料表明,夏雨荷真人不存在,但她的故事有原型可依,這位原型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甄嬛傳》裏也有她的影子。

  這位神祕的女子是誰?她到底有什麼特殊的魅力,會同時出現在兩大熱播電視劇裏?

  乾隆牽念一生的女人

  這位神祕的女子確實與乾隆皇帝情深似海,也是歷史上公認的,乾隆皇帝唯一深愛過的女人。乾隆皇帝自她仙逝後,三十餘年念念不忘,提詩紀念達百餘首。86歲高齡時還要往返幾天長途跋涉去祭奠她——她是誰呢?

  她是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富察氏,諡號孝賢皇后。

  乾隆十三年二月初四,乾隆皇帝即將開始首次東巡齊魯。然後開始了詳盡而繁複的準備工作,不料到年底一切準備工作接近完成時,又突然發生了變故——皇七子夭折,皇后因此而悲悼成疾。乾隆深知皇后體質素來柔弱,又兼皇子夭折,一時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皇后同行。後來皇后精神漸好,考慮到皇帝東巡必將一路操勞,爲了照顧皇太后與皇帝的飲食起居,皇后還是堅持隨皇帝同行。乾隆看皇后恢復得很好,就答應了,卻沒想到皇后在回程途中不幸病逝。

  皇后走得太突然了!乾隆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恩愛22年的賢妻就此天人永隔。三月十二日,皇帝在停泊在運河旁邊的青雀舫上寫下了痛悼大行皇后的輓詩:

  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壺盡欽賢。

  忍誦關雎什,朱琴已斷絃。

  夏日冬之夜,歸於縱有期。

  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

  服驚空設,蘭帷此尚垂。

  回思想對坐,忍淚惜嬌兒。

  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

  絕倫軼巾幗,遺澤感嬪嬙。

  一女悲何恃,雙男痛早亡。

  不堪重憶舊,擲筆黯神傷!

  乾隆遊過大明湖,但沒有豔遇

  記錄清朝歷史最真實詳盡的文獻,當屬《清史稿》和《內起居注》(記錄皇帝生活起居的第一手文獻),而這兩部文獻中均沒有提到過夏雨荷這個人。或許有人說了,有沒有可能是”爲君者諱“,這種風流韻事有礙皇帝威儀,所以被抹掉了?

  史有記載的乾隆皇帝曾十次途經濟南,除了第一次奉皇太后東巡時進過濟南城外,其後9次途經濟南都沒有入城。乾隆皇帝喜歡寫日記,有他自己的遊記爲證:

  乾隆三十年 ,乾隆第四次南巡,途經濟南時所作的《四依皇祖南巡過濟南韻》詩云:“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四十五年第五次南巡,途經濟南所作的《七依皇祖南巡過濟南韻》亦有句雲:“昔曾一駐濟南城,過弗入徒餘恨生(戊辰春駐濟南,孝賢皇后於此遘疾,遂至不起,因不忍復至其地。後蹕途屢經,率皆徑過。)”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在孝賢皇后去世後第八次路過濟南,仍不忍入城,在這次途經濟南時所作的《八依皇祖南巡過濟南韻》中再次寫到:“八度經過弗入城,未爲禪理契無生。”近30年後,乾隆皇帝已是垂暮之年,80歲的老人了,在乾隆第九次經過濟南城時,仍念念不忘此痛,在當時所作的《九依皇祖過濟南韻》一詩中寫到:“即今九過濟南城,奎韻十全太熟生。歷下逝仙恨豈忘?八旬偕老意難平。”

  從這些詩裏可以看出,乾隆皇帝九過濟南而不入,是因爲孝賢皇后病逝於濟南城,每每途徑此地便心痛不已,物是人非是是休,恐自己睹物思人,牽惹傷懷。

  乾隆皇帝唯一的一次進入濟南城,是攜皇太后與孝賢皇后同行。乾隆皇帝與孝賢皇后同遊了大明湖,登臨了鵲華橋,此後再沒進過濟南。而皇上南巡的路線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從日常起居到接見地方大員與名流,都在大批隨行官員與衛士的護衛之下,根本沒有乾隆皇帝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皇上安全事關社稷安危,皇上若真的出遊大明湖,恐怕大明湖方圓幾十裏內,連只鳥飛進來都要查戶口本的,豈能有尋常百姓隨意出入?更遑論在湖邊“偶遇”民女,那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了。

  夏雨荷的故事因何而起?

  乾隆與孝賢皇后伉儷情深也罷,遊罷大明湖追思故人也罷,終究是與孝賢皇后的故事,是怎麼由一位臺灣作家演繹成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的呢?

  據說這要與一張傳世名畫說起:

  此畫名叫《鵲華秋色圖》,作者爲元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頫。

  這張畫是這樣子的——

  後人曾評論,好好的一張畫,被乾隆皇帝的題詩與印章糟蹋地面目全非,直有“遍體生癬”之感。喜歡在古畫的畫心上直接題詩蓋章,也是乾隆皇帝爲後世收藏家詬病的原因之一,甚至被稱爲“點贊狂魔”。但也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出乾隆皇帝對此畫的喜愛。有人數了數,乾隆皇帝共在《鵲華秋色圖》上題跋9次,蓋章26個。

  傳說此畫於清朝傳入宮中,被乾隆皇帝視爲珍寶,親筆將“鵲華秋色”題於引首。此畫又與它的作者一般命運多舛,它在倍享榮華之後,卻又被乾隆皇帝打入冷宮。據說是因爲乾隆皇帝與孝賢皇后同遊濟南,登臨鵲華橋的時候,觸景生情,當即命人千里回京取畫,並賦詩三首,其中一首爲:“大明豈是銀河畔,何事居然駕鵲橋。秋月春風初較量,白榆應讓柳千條。”可惜作詩後不久,孝賢皇后就病故了。乾隆認爲是自己在鵲華橋上寫的詩不吉利,應了牛郎、織女相愛卻分離的事,而勾起他詩興的就是《鵲華秋色圖》,此畫是罪魁禍首,於是下令焚燬此畫,後經大臣苦苦歸勸,才使得它免遭劫難。卻從此被收入大內,永久封蔵,任何人不得觀賞。此傳說不知是否真實,但《鵲華秋色》圖在清朝,確實是深藏宮中不爲外人見的。

  一年後乾隆皇帝又觀此圖,看着看着,就想起了大明湖和去世的孝賢皇后,他在《鵲華秋色》圖上題了最後一段文字:

  嘉話自詡遊不孤,歸來登舟值變故。是卷廢置過年餘,歲暇胡然入眼紛愁予,兩朵天花乃好在,鵲橋似阻銀河塗,向來悲喜倏已過,流陰瞥眼誠堪籲,成詩聊當賦獨旦,古紙側理偏宜書,常侍卻能講譡論,久成寶籍藏石渠,慮致魯魚難補記,解頤笑謂有是夫,千秋後人執卷以題詠,其誰守禁爲汝停吟觚?”——乾隆己巳冬日御筆。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獨旦”引自詩經《葛生》的“予美亡此。誰與?獨旦”是我愛人已去世,無伴獨寢意悽悽。《詩緝》:“獨旦,獨宿至旦也。”

  這裏乾隆是指自己思念孝賢皇后,以題詩消遣獨寢的寂寞。大意是講從前與故人同遊大明湖,而現在鵲橋與銀河正應了牛郎織女悲劇的愛情故事,詩人也只能獨自品嚐回憶的苦澀了……

  1949年初,《鵲花秋色圖》連同5500多箱珍貴文物被運往臺灣,珍藏於臺北故宮。後來這首詩和這個故事又被瓊瑤阿姨借鑑到了她的小說裏,成就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塵埃落定,夏雨荷原是一場虛空

  曾有人依照瓊瑤故事線索四處打聽,在小東湖附近還真找到了一戶夏姓人家,可誰也不敢斷定這戶人家祖上是否真攀過皇親。最終電話聯繫到瓊瑤,她解釋說,夏雨荷是她創作的人物,她從未到過濟南,劇中提到的濟南地名,是根據有關資料查找的。

  在前文提到了《甄嬛傳》裏,以孝賢皇后爲原型的人物是純元皇后,也是一位溫柔婉轉、與皇帝情深意長卻又早逝的皇后。皇帝對她也是一樣的故人難忘,追思一生。與乾隆與孝賢皇后的故事如出一轍。

  在一個虛空的故事裏,追尋到深宮內亦有真實的愛情,看到在冰冷的權杖之下,猶有溫暖的人性萌生,也是遊弋於史海的樂趣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