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2.28億、137家影院繼續停運 星美控股困局難解

曾在去年因拖欠工資、貨款,大量影院停業等事件而陷入風口浪尖的星美控股,在經過一年時間的調整後,究竟怎麼樣了呢?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星美控股仍有大量影院處於停業的狀態中,其中僅北京市內,便有兩家星美影院暫停營業。與此同時,全國範圍內仍陸續有相關員工反映,星美影院存在拖欠工資且遲遲不履行承諾等情況。而就在6月2日晚間,星美控股也通過公告將尚拖欠2.28億元、超百家影院仍將繼續停業的實情進一步對外公開。搖擺了一年的星美控股,若想走上平穩的發展道路,仍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調查

去年5月以來,隨着越來越多被欠薪者的公開維權、影院陸續停業以及法院開出強制執行罰單、被列入失信名單等事件的出現,讓此前便已顯露出欠薪、關店端倪的星美控股,徹底地將發展危機暴露在人們面前。但如今一年時間過去,星美控股仍未擺脫這朵烏雲。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直至今日,“星美影院欠薪”的聲音從未停止。據在福州某星美影院工作過的員工透露,春招時學生曾相約一同打工,卻遭遇影院拖欠工資,且通過與對方不斷交涉,影院高管曾在5月17日承諾會在5月20日發放工資,可到了約定的時間,該影院仍未解決工資問題,而從此前的溝通情況來看,後面工資能否照常發放也存在不確定性。

這只是反映拖欠工資的聲音之一,曾在河北某星美影院的工作人員表示,自己在星美影院工作了五年,被拖欠工資5個月,同時還被拖欠養老保險一年、公積金10個月。

而在今年1月,某星美影院員工更是通過公開信反映了自己近年來拖欠工資的情況,希望能借此維權。據該員工透露,“自2012年入職後,曾經先後於2015年、2016年、2017年經歷過多次無故拖欠工資的情況。自2018年6月開始,至2019年1月30日,就職公司累計拖欠已覈算的7個月工資,並欠繳自2018年起的社會保險及2017年8月起的住房公積金。累計拖欠實發工資金額31069.2元、社會保險(個人和單位扣繳合計)19482.3元、住房公積金(個人和單位扣繳合計)6348元。”

就在星美影院欠薪聲音仍陸續出現的同時,星美控股旗下還有不少影院仍處於停業狀態。以北京市場爲例,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在第三方售票平臺以“星美”爲關鍵詞搜索相關影院發現,8個搜索結果中除了3家爲中影星美影城外,其餘5家均爲星美影院,包括英嘉星美影城(原星美金源IMAX店)、星美影商城分鐘寺店、星美影商城西紅門店、星美影商城世界城店和北京星美國際影城望京店。但在這5家影院中,只有3家顯示爲處於營業中,而星美影商城世界城店顯示爲“暫停營業”,北京星美國際影城望京店則是“停止營業”。

欠債

面對至今仍未能解決的欠薪、閉店情況,星美控股也在近期發佈的一份公告中進一步公開當下拖欠工資、貨款等數額以及影院運營情況。

6月2日晚間,星美控股對外發布公告稱,根據董事會現有財務資料,並經作出所有合理查詢後,集團現尚欠足夠營運資金支持業務營運。根據本集團於2019年5月31日未經審覈管理資料,本集團尚未向部分僱員支付的工資總金額約爲7500萬元;就若干租賃物業尚未支付的租金總金額約爲7400萬元;尚未向其供應商支付的已在本集團影院上映電影的版權費用總額約爲7900萬元。

而針對此前上百家影院停止運營一事,星美控股也對外披露最新情況。數據顯示,星美控股在國內經營約336家影院,其中約171家處於營運中,約151家已暫時停業,星美控股管理層預期已暫時停業的14家影院將於不久將來恢復營業。

由此進行計算,截至5月31日,星美控股拖欠各類金額共計達到2.28億元,同時未來還將有137家影院繼續處於暫時停業的狀態。

無論是拖欠共計2.28億元,還是上百家影院仍暫時停業,對星美控股而言,若要解決均不是一件易事。在投資分析師許杉看來,星美控股當下的處境與前幾年的激進擴張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星美控股的影院數量爲260家,而到了2017年底,影院數量便增至365家,較上年增加了105家影院,而此後星美控股仍試圖進一步擴大影院規模,並曾計劃至2018年底再增加100家影院,使全國影院總數達450家,但沒想到,2018年迎來的是旗下大量影院相繼閉店。

許杉表示,“前幾年隨着全國票房規模的增長,讓電影院也實現一段發展期,藉此熱度謀求擴張的影院公司也不在少數,而這也導致影院增速快於觀衆人次的增速,銀幕競爭加劇,不僅讓影院面臨較高的經營成本,收入情況也受到影響。”

危機

針對星美控股當下的發展情況,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致電星美控股及相關聯繫人,但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對方的回應。

面對當下實際情況,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曾要求法院作出將星美控股清盤的呈請書,但星美控股認爲,自身有充足財務資源償還並解決爭議。與此同時,星美控股對解決危機的自信在其官網中也有所體現。

今年2月,星美官網曾發佈文章《資金情況持續好轉,星美集團重回經營正軌》,隨後在三個月後,即今年5月,再次發佈題爲《星美集團經營持續好轉,影院復業進程加速》的文章,並稱“在股東、投資人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經營情況持續好轉。目前,集團旗下影院的每日排映場次已超過4000場,預計從第二季度6月開始,排映場次將提升至每日4500場以上,未來兩個月,集團旗下復業影院數量也將達到290家以上,預計到2019年底,力爭完成並恢復不少於350家影院。”

但不可否認的是,經歷了一系列危機的星美控股,2018年的經營情況難免會受到影響。今年3月,星美控股曾發佈公告稱,延期披露2018年全年業績。儘管具體經營數據尚未公開,但據貓眼專業版顯示,2018年星美影城共在國內實現累計票房11.04億元,觀衆人次爲3223.9萬元,與2017年實現15.88億元票房、4910.2萬觀衆人次相比,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分別同比減少約30%和34%。

而在票房和觀衆人次同比減少的同時,還有消費者對星美影院的觀影環境提出質疑,有深圳某消費者反映在電影院內發現老鼠,上海某消費者則表示影院內提供的3D眼鏡非常髒,從而影響了自己的觀影體驗。如何挽回消費者也成爲星美控股今後需要思考的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