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不要以爲華爲的ARM芯片研發直到2014年才獲得市場應用。因此,一方面因V8已經是64位的CPU,不會有指令集大的技術跨代變化,另一方面因指令集的技術變化速度很慢,海思芯片在相當長時間內因ARM的指令集技術變化導致落後的風險極小。

願你像悟空那樣,永遠不知山高地遠

卻也能不忘初心,去尋找未來

時間擋不住追夢的人

回過頭時,天地就在你的腳下——華爲P30《悟空》微電影

廢掉英特爾的CPU,淘汰微軟的PC,華爲要做掀翻五指山的孫悟空

絕處逢生的芯片生態

衆所周知,現在X86的芯片不賣給華爲,而華爲又難以找到替代的芯片,就算用ARM芯片開發出性能上可比的PC芯片,如何繞開微軟建立的龐大PC生態也是一個難如登天的問題。華爲認爲,既然如此,何不去力推手機電腦這一技術呢?它可獲得一箭三雕的效果。

首先是,雖然這個技術不是華爲原創的,但如果華爲來力推,將會成爲真正把這一技術大規模商用化的開拓者。真正的創新先從一個簡單點的事情開始最容易成功。

二是把Intel用於PC的CPU廢掉,基本就把Intel給廢了。

三是淘汰PC,同時也就把微軟在PC業建立的生態鏈給廢了。

廢掉英特爾的CPU,淘汰微軟的PC,華爲要做掀翻五指山的孫悟空

鴻蒙系統

如果華爲要想以鴻蒙操作系統爲基礎來建立整個智能手機和手機電腦的生態鏈,手機電腦就是一個最佳的不可抗拒的切入點。華爲可以在這個問題上想清楚他與夥伴之間的界限是什麼,通過開發接口芯片直接獲利,通過它建立自己智能手機的競爭屏障,從而獲得穩定的市場和豐厚的利潤,並利用這個機遇學會建立橫向的生態鏈。

動員了全世界的合作伙伴,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

只有深深地植根於人民羣衆之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所以我們回過頭來再覆盤,心裏會更有底氣!

華爲芯片的飛躍

從設備類產品到自研芯片。最早實際應用的芯片有傳輸的2M支路芯片等,而後不斷擴展到更多系統設備芯片,從系統芯片到終端芯片。我們來看其終端芯片的策略。

下圖是我們從海思網站上產品一欄拷貝的產品截圖,經過檢查其各個產品的芯片技術介紹,除了AI芯片外,可以發現其他都主要是基於ARM架構。

廢掉英特爾的CPU,淘汰微軟的PC,華爲要做掀翻五指山的孫悟空

廢掉英特爾的CPU,淘汰微軟的PC,華爲要做掀翻五指山的孫悟空

以上是華爲獲得授權的ARM V8架構簡介。華爲獲得的ARM V8架構授權方式有兩個重要的特點:

一是獲得了ARM V8的永久授權。

二是並非大多數ARM公司的芯片設計IP Core方式(相當於ARM公司給了源代碼或設計圖紙,獲得授權者在上面進行修改),而是以指令集方式獲得的授權,這意味着全部芯片設計都需要自己完成。

爲什麼要獲得ARM V8的永久授權呢?第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個版本升級到了64位。在CPU發展歷史上,位長從4位不斷升級到8、16、32位,其中間過程的時間都不是太長。位長髮生變化後,其指令集就會有很大的跨代的變化。但升級到64位之後,其直接支持管理的內存空間基本可看作是無限的,大約爲16E,相比之下32位CPU爲4G,兩者之間是10個數量級的差別。

現在一部電影的尺寸都會在4G的級別,但2016年全球一個月的移動數據總流量才7E,還不到64位空間容量的一半。因此,在可見的未來幾十年時間是可以不用考慮CPU升級到128位了。因此,獲得64位CPU的永久指令集授權可以不用擔心技術跨代變化。

但另一方面,以上授權方式體現了華爲對ARM架構技術能力最大程度掌握的決心,的確可看作爲規避ARM中斷技術支持的戰略考慮。華爲ARM架構的掌握是花了很長一個過程的,從2004年成立海思到2009年發佈第一款手機芯片K3,2012年發佈的K3V2都不成功。

從2014年初成功發佈Kirin910演化到2018年8月發佈的980卻都很順利,表明海思經過10年時間的漫長磨礪終於成功掌握ARM架構設計手機芯片的能力,而後經過短短4年時間即成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不要以爲華爲的ARM芯片研發直到2014年才獲得市場應用。早在手機芯片成功之前,2007年底海思的機頂盒芯片就流片成功,並且在2008年就成功獲得市場應用。

ARM V9架構的多餘擔心?

有人提出過一個擔心是未來ARM升級到V9怎麼辦。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ARM的CPU版本號的確也具有其他軟硬件產品版本號那樣的特性,就是高的版本一般比低的版本更好更先進。

但是我們也需要意識到ARM的CPU技術並非完全如此,而更需要以不同產品系列來看待。它從V7開始分成Cortex-A(面向高性能芯片,支持虛擬內存),Cortex-R(面向實時控制應用),Cortex-M(面向低成本應用的微控制器)三個大的系列。

R和M兩個系列更接近ARM傳統意義上的嵌入式芯片。而A系列已經與INTEL的X86架構面向事務型處理的CPU芯片有些靠近了,用它可以開發成智能手機、PC甚至服務器芯片,海思的麒麟和鯤鵬都是Cortex-A系列爲基礎開發的。與CPU產品可以按月變化不同,其指令集的變化速度要慢得多。

廢掉英特爾的CPU,淘汰微軟的PC,華爲要做掀翻五指山的孫悟空

因此,一方面因V8已經是64位的CPU,不會有指令集大的技術跨代變化,另一方面因指令集的技術變化速度很慢,海思芯片在相當長時間內因ARM的指令集技術變化導致落後的風險極小。

廢掉英特爾的CPU,淘汰微軟的PC,華爲要做掀翻五指山的孫悟空

(海思的服務器芯片Kunpeng(鯤鵬)系列)

海思的潛力

人們常常談到的海思並不是華爲芯片能力的全部,從其產品列表可見,海思主要是面向消費類產品的芯片,其系統產品的芯片並沒體現在海思產品列表中。從前面簡述的華爲技術能力發展歷史總結中可見,當華爲芯片能力突破到這種程度之後,即使某些還沒有做的芯片,只要在ARM架構或其他已經掌握的架構範圍內,新開發就都不是太大的難事

廢掉英特爾的CPU,淘汰微軟的PC,華爲要做掀翻五指山的孫悟空

(華爲傳輸芯片)

這不意味着華爲可以自己解決所有的芯片問題,有很多儲如通用性很強的芯片:DRAM,FPGA,閃存等等,它們並不止是技術能力的問題,而且要求巨大的產能支持,這些需要外圍的解決。好在中國在這些芯片上都有介入了,並且像DRAM和閃存的主要貨源並不在美國。

總結起來說,人們特別關注的芯片其實並不是華爲的真正困難所在。只要華爲清楚意識到並且真下決心去做的事情,很少說一定就做不到的。真正的問題是華爲自己可能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卻對今天的華爲致關重要的問題。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蕩西天,平地府。”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