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珠簾”指的應該是冕旒,是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

古代皇帝頭上戴着的像帽子樣的叫冠,這冠上要加冕。冕的上面有塊長方體的東西,叫廷,在廷的前後掛着一串串玉石珠子,就叫做旒。旒由小顆的、五種顏色的玉石製成,用絲線串起來。

所以古代皇帝冠帽上掛的不是“珠簾”,學名叫冕旒。

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周代的禮樂制度是最全的,周王服根據不同的場合規定有不同的服裝,帝王戴冕冠,也是一種禮制。不僅帝王戴,諸侯也要戴。

“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

爲什麼要“掛珠簾”呢?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是一種迷信。

古人認爲皇帝是天生之子,是來拯救老百姓的,生怕民間污穢玷污了天子,以戴冕冠而起到辟邪作用。

2.是一種尊重的象徵

冕冠主要是在大朝時才戴,比如登基大典、大婚、祭祀天地和宗廟時才戴,作爲對先人的尊敬和重視的象徵。

3.這是一種禮制,代表的是一種地位,是身份的象徵。

“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誌。冕冠必須和冕服一起穿戴。

冕,大夫以上冠也。只有士大夫以上的人才能戴。帝王的冠冕,在中國,是擁有最高權力者的象徵。

珠簾的根數是有講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諸侯九旒,上大夫七旒,下大夫五旒。十二爲極數,代表帝王的最高地位。

4.置旒的目的:中庸之道

在老百姓眼裏看似毫無意義,只是爲了顯示帝王的威嚴與神聖,其實置旒揭示的是古代人爲人處世的哲學思想。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水太清澈就沒有魚了,一個人過於苛求明白,就會曲高和寡,沒有信徒和朋友。帝王對待臣子要寬容,誰能沒有過失呢?象隔着簾子看人一樣,不要總是明察秋毫。

“見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而放小過,無求備一人。”

置旒的目的是爲了“蔽明”“充耳”,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塊玉,用於正音。

也就是說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爲明”,一個身爲領袖人物,主要精力要用在嘉獎大德之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不能偏聽偏信,要正身,不能聽信奸臣讒言,同時也要學會睜隻眼閉隻眼,不可太過苛求,以免政治流於嚴酷。

從一件小事,反映古人的大智慧,“掛珠簾”反映了古代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即中庸之道。我們凡事不可過分較真,要難得糊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