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週六,Sequentia在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的教堂裏演唱了安慰之歌,這是近千年以來該歌曲的第一場表演。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將一首自11世紀開始遺失的歌曲重建了出來,他們已經爲此努力了二十年。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將一首自11世紀開始遺失的歌曲重建了出來,他們已經爲此努力了二十年。

 

這首歌名爲“安慰之歌”,這首中世紀音樂複述了羅馬哲學家波伊提烏著作《哲學的慰藉》。在當時,人們將經典作品(比如賀拉斯和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著作)譜上旋律並將其吟唱出來,是一種慣例。這能幫助他們學習並奉行這些作品中傳達的內容,當時的歌曲主要由情歌和輓歌組成。

 

上面這段視頻中展現的,是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恢復工作的簡短摘要。整首歌曲長達一個小時。視頻中的表演非常輕柔且反覆無常,聽起來它與Moody Blues的作品略有相似。拉丁文歌詞將這段音樂牢牢地定位在中世紀,人們似乎能從詩人的吟唱中看到傳教士們在他們的中世紀大教堂中誦唱。

 

安慰之歌的重建工作並不容易,它的背後是研究人員們多年的努力。人們艱難地從紐姆(中世紀教堂音樂的一種樂譜符號,是現代符號的先驅)中將其拼湊起來。同時感謝11世紀某份手稿的重現天日,原本被保存在劍橋大學的它自被盜後,經歷了一百五十年的時間才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劍橋大學的音樂理論家Sam Barrett在過去二十年來,一直在試圖瞭解紐姆這種中世紀音樂符號。缺失的頁面自19世紀40年代一直待在德國圖書館裏,它的重現天日使得Barrett得以繼續他的重建工作。

 

Barrett在一項聲明中表示:“自從找到劍橋歌曲中缺失的頁面之後,我們的重建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紐姆譜標示着旋律的方向和唱歌方式的細節,但它並沒有指定每一個音高,這正是問題所在。遺失的樂曲留下了痕跡,但沒留下聲音記憶。我們知道大概的旋律和中世紀人唱歌的許多細節,但我們不知道構成音調的具體音高。”

 

Barrett成功地利用重現天日的書頁,還原了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旋律。接着他找來Sequentia,以便改善他的初期重建工作。

 

上週六,Sequentia在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的教堂裏演唱了安慰之歌,這是近千年以來該歌曲的第一場表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