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草地貪夜蛾擴散至18省份 喜食玉米葉 鑽進植株啃嫩葉

貪夜蛾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從幾畝地擴散到一萬多畝地。

新京報訊(記者 康佳 王洪春)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佈的通知,截至昨日,入侵物種草地貪夜蛾已在我國18省份發現。

新京報記者從湖南、福建等地的基層植保站了解到,對草地貪夜蛾,基層多以噴灑農藥進行防治,也取得一定效果。但因草地貪夜蛾喜暴食,對植株危害性大,繁殖能力強,導致其擴展迅速,防治難度高。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佈的通知顯示,草地貪夜蛾原產於美洲中部,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跨國界遷飛性農業重大害蟲,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已在近100個國家發生。2019年1月由東南亞侵入我國雲南、廣西。 

湖南省道縣植保站負責人何斌告訴新京報記者,貪夜蛾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從幾畝地擴散到全縣一萬多畝地,這種害蟲喜食玉米的葉片,會鑽進植株啃食嫩葉,嚴重者可致植株死亡:“相比起普通的蟲子,這個蟲子喫得特別多,邊喫邊拉。”

湖南江華:最嚴重區域被害株率達89.1%

5月14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病蟲害測報處發佈消息,湖南在6市12個縣發生草地貪夜蛾蟲害,面積超過2萬畝,各地被害株率5%-41%,最高的江華縣達70%以上。各地百株蟲量1-60頭,最高的道縣百株蟲量達120頭。

湖南省江華縣植保站相關負責人介紹,5月3日下午,經有關部門確認,當地大石橋鄉內兩處玉米地發現貪夜蛾,隨即農業部門開始在全縣範圍內進行普查。

經普查,在江華全縣發現貪夜蛾的區域中,平均被害株率爲7%,其中最嚴重區域被害株率達89.1%。“但這只是個例,該區域佔地面積不到一畝。”該負責人強調。

貪夜蛾幼蟲頭部的四個圓點與其他害蟲有明顯區別,但上述負責人介紹,因貪夜蛾幼蟲並不容易被發現,具有較強隱蔽性,且具有暴食、繁殖多、擴散迅速等特點,一旦發現後就已經產生危害。

目前,除對普通農戶加強宣傳並使用農藥防治外,當地也在通過性引誘等手段加強檢測。但因當地玉米種植較爲分散,因此採取統一防治措施有一定難度。

湖南道縣:已擴散至一萬多畝玉米地

湖南省道縣植保站負責人何斌介紹,5月1日當天,在當地農戶的幾畝甜玉米地裏最先發現2齡至6齡的貪夜蛾幼蟲。到目前爲止,受災農作物以玉米爲主。

何斌表示,當時當地玉米已有十片左右葉子,接近成熟期,貪夜蛾喜食玉米的葉片,會鑽進植株啃食嫩葉,嚴重者可致植株死亡:“相比起普通的蟲子,這個蟲子喫得特別多,邊喫邊拉。”

此外,貪夜蛾繁殖能力很強,擴散迅速。據何斌介紹,當地種植玉米6萬餘畝,據目前掌握的數據,短短一個月內,貪夜蛾已從最初發現的幾畝地,擴散到全縣約14000畝地。針對已發現區域,當地農業部門一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倡導農戶進行防治;與此同時,對大面積的玉米種植區域組織統一防治措施。

公開資料顯示,草地貪夜蛾分爲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兩種單倍型,前者主要取食爲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後者主要取食爲害水稻和各種牧草。

據何斌說,經有關部門做基因檢測,認定道縣當地發現的貪夜蛾爲玉米品系,但實際培養後發現,餵食其水稻,貪夜蛾也會食用:“水稻是我們當地最主要的農作物,我們一方面擔心它後期會轉移到水稻上,另一方面也在通過噴灑農藥進行積極防治,不能任由它發展,否則會造成農戶減產甚至絕收。”

福建武夷山:噴灑農藥防治爲主

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病蟲害測報處5月14日公佈的數據,福建在6市9個縣(市、區)發生貪夜蛾蟲害,發生面積約100畝。田間以1-3齡幼蟲爲主,主要取食苗期玉米。在惠安縣、建甌市、新羅區、武夷山市和仙遊縣,百株蟲量分別爲50頭、90頭、25頭、120頭和2頭,被害株率分別爲23%、32%、20%、40%和2%。

今日(6月4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從福建省武夷山市植保站了解到,該市有幾個鄉鎮發現草地貪夜蛾,但沒有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受災面積不大,我們這邊種植大戶也不多,零零散散的。”至於全國農技中心公佈的百株蟲量120頭,僅涉及一片地,約有一兩畝受災比較嚴重。

防治措施方面,武夷山市植保站工作人員稱,主要是噴灑農藥,如氯蟲苯甲酰胺等:“目前來說這些藥的效果還可以。”由於貪夜蛾愛喫玉米心葉部位,心葉部位需要重點噴灑農藥。“基本上如果能早發現早防治,還是能控制得住,幼蟲的時候,特別是蟲齡比較小的時候,就更好防治。”

該工作人員介紹,自5月8日檢查到幼蟲以來,目前受災作物僅限玉米,其他作物上還未發現貪夜蛾,“下一步我們可能要查看別的作物,有沒有繼續危害。”

新京報記者 康佳 王洪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