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士元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唱影人齐怀

一说起乐亭皮影,人们就想起齐怀,上个世纪齐怀的名字在乐亭县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他几十年的皮影艺术生涯,唱遍了乐亭全境,传遍了冀东大地,被誉为影戏泰斗。齐怀在影界以唱生行著称,那别具一格的调口,优美柔润的唱腔,使广大观众喜闻乐见,令皮影爱好者魂牵梦绕,在田间地头也学着哼唱。如今要挖掘传统文化,弘扬乐亭皮影,还得从齐怀说起。

(一)

齐怀,乐亭县王滩镇张庵村人。1897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那时正值黑暗的旧社会,广大劳动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齐怀一家七口人,只有二亩薄沙地,难以糊口,主要靠父亲挑八股绳串街叫卖水果艰难维生。齐怀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因家贫未能上学,父母见齐怀自幼聪明伶俐,宁可全家人忍饥挨饿也让他念了三年私塾。齐怀天生酷爱家乡皮影,七、八岁的时候只要十里八乡有唱影的他就跟着父亲“赶台子”,边卖水果边看皮影,有时看得入了迷竟忘了卖水果,遭到父亲的责骂。齐怀9岁的时候就能唱十几个传统影段,乡亲们听了都夸赞“唱得好,将来是个好影匠。”他还偷偷买来《青云剑》、《二度梅》、《镇冤塔》等影卷,看了一遍又一遍,主要段落能背诵如流。他立志要当一个皮影艺人,10岁那年听说马头营赵连成影班招收学徒,齐怀就向父母说去学唱影,但遭到父亲的反对,父亲气愤地说:“让你念书是为了将来上关东学买卖,唱影是个啥行道?”齐怀反驳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我就是愿学唱影。”父子二人顶撞起来,还是齐怀的母亲圆了场,母亲说:“在家也是挨饿,倒不如去影班混碗饭吃,一旦学好了也是条出路。”这样齐怀辞别了父母,只身一人匆匆忙忙投奔马头营赵连成影班去了。

(二)

齐怀来到了马头营镇,好不容易才找到赵连成影班,一进屋看见十几个人正在排练演唱皮影,他顾不得陌生尴尬双膝跪倒叩头行礼说:“我叫齐怀,今年10岁,是来拜师学艺的。”掌班的赵连成仔细端详了一下齐怀,见他眉清目秀,说话带含稚气却口齿清楚彬彬有礼,顿生喜爱之心,说:“你想学唱影,先试试嗓音。”说罢就让齐怀唱了几句。但因年龄小,从未登过大雅之堂,心里又发慌,嗓音较差,演唱的不够理想,赵连成听后有些不满。同科的几个人嗤之以鼻,冷嘲热讽地说:“好打没劲,好唱没韵。没好嗓子还想吃这碗饭?”齐怀遭到冷遇急得几乎要哭,连忙跪下磕头苦苦哀求:“师傅留下我吧,我要好好学,还能台上台下伺候师傅们。”一屋里人谁也没说话,最后还是赵连成拍了板:“看你小小年龄,倒挺机灵,先试试看吧,除了学唱影,还要手脚勤快点儿,多干些活儿。”齐怀闻听千恩万谢连连称是,这样总算进入了赵连成影班。刚开始只是干些打台子,挂帷子,搬影箱,跑东道西等杂活儿,三个月后才逐渐学唱小行,但嗓音较差,唱得不好,遭到同科人的歧视,有的说:“眼高手低,志大才稀,天生不是唱影的料。”也有的说:“给影班丢丑,写不出台子去。”面对人们的歧视和嘲笑,齐怀并没有灰心,反而激发了他争胜求成的志气和毅力。他暗下决心,刻苦学习,每天天未亮就起床跑到野外练嗓音,一练就是两钟头。不论“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从不稍懈,三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同时虚心学习同科人不同的唱腔和影情,反复模仿,细心品味,博采众长,化为已有。在学唱《绿珠坠楼》中的“糊糊忧忧又睡去……”一段唱时,总是腔调不柔合,齐怀几天吃不好睡不下,反复练了百余次,才对腔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千锤百练,齐怀果真练出了根据自己条件的“背功嗓音”,唱起来圆润甘甜,低回旋转,委婉动听。

(三)

1909年齐怀正式出科,这年光绪皇帝驾崩,国孝期1年,禁止一切文娱活动,为了求生,齐怀只好去长春商号学生意。次年国孝除服,齐怀辞去生意,回到乐亭家乡安美影班唱小行,但初一实践,即发觉自己功底薄弱。为了提高皮影演唱艺术水平,齐怀又先后走入了葛翰林、李四儿、刘子佩等影班,虚心向著名艺人韩增、李四儿、梁老福、刘益三等学习请教,逐渐使小旦唱腔有了成就和突破,声音甜、板式巧、吐字真、腔调新,受到观众的好评。各影班也纷纷争着要他,齐怀的名字开始传了出去。但他并不满足,为向艺术高峰攀登,齐怀拜访了唐山著名艺人王庆弟,这王庆弟虽然嗓音强,唱得好,但为人却不厚道,向来目无一切,盛气凌人,号称影界“大拿”。齐怀前来拜访遭到了冷遇,王庆弟傲慢地说:“你一无名小辈岂能与我冀东铁嗓子为伍。”这使齐怀自尊心受到很大刺激,他发愤要超过王庆弟。于是又悉心钻研,勤学苦练,辗转反侧,寝寐求知,在演唱技巧上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真正达到了连而不断,顿挫得当,快而不乱,慢而不怠的“炉火纯青”程度,使之艺术造诣精深,演唱功底雄厚。

1924年齐怀到王庆弟所驻的张惠影班要同王庆弟比个高低,二人同台角逐,演唱《乾坤带》、《卞凉图》,双方大展艺技,各显其能。最后齐怀以柔美婉转,精雕细琢的演唱赢得了观众的喝彩。王庆弟一气之下离开了影班。事业上的成就使齐怀喜悦,但由于过度劳累,他左眼失明了。这时张惠影班又以重金请来了周文友,周享有“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名小之称,他的演唱韵味甜,唱得柔,独树一帜,齐怀距他稍有逊色。为了顾全大局,班主让周文友挑小行大梁,齐怀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唱生行,对生的唱腔锐意改革,经过反复琢磨吸取各种曲艺中的曲调唱法,将其揉合到生腔中去;他还多次洗耳静听青蛙的叫声,将其“水音”融汇到自己的唱腔中,创新出别具一格,婉转柔润、情丝绵绵、悦耳动听的生腔,形成独树一帜的齐怀风格,人们俗称“蛤蟆腔”。由此影界唱生者无不宗从齐怀,观众随时随地也学着哼起他的影腔来。至此,齐怀在冀东名声大振,被誉为影戏泰斗。

1931年功成名就的齐怀回到家乡驻闫各庄孙老兆影班,唱红了乐亭全境,是年冬季在芦河大寺上演唱《洞庭湖》中的“细想人生如同作梦,是是非非奇哉怪哉……像那样的汪洋大海怎么盖楼台,我何不到那里看个明白,果然是真不虚假,怎不让人喜在心怀……”令几千名观众心旷神怡,连声叫好,送赏钱的接连不断。使得孙老兆影班日益兴旺。一年后齐怀由于过于疲劳,右眼也失明了。这一厄运使其心灰意冷,有意弃艺回家,但在同行的劝慰挽留下和观众的热情鼓励下,他又重新鼓起了勇气,白天让人给他念影卷,自己记住台词,晚上登台演唱。惊人的毅力,非凡的记忆,又使他的艺术获取了新的生命,一直唱了14年。

1935年齐怀受美国胜利唱片公司之邀去上海录制了《洞庭湖》、《金玉缘》、《蝴蝶杯》、《火烧绵山》等唱段,为后来研究皮影唱腔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齐怀成名后拜师学艺者日众,他总是把自己的艺术真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如张?兰、陈奎章等就是在齐怀的谆谆教导下成为后起之秀的。1944年齐怀47岁,正当其艺术备受推崇誉为影戏泰斗之时,他的嗓子却突然坏了,别说是唱,连说话都说不清了。他痛苦万分,告别了影班,回到家乡张庵村。

(四)

齐怀回到张庵村,落魄凤凰不如鸡。有钱人白眼他,穷人叹息他。本来他从艺30余年尤其是在鼎盛时期也没少挣钱,但因家里底子空,人口多,穷亲戚又多,总是填不满的坑。而齐怀又天性仗义疏财,手把大方,不会攒钱,一旦钱到手,总是大伙儿花,同行的穷弟兄和跟他学艺的穷弟子都没少花他的钱。如今落得两手攥空拳回家,面对的是“破锅漏房病老婆”,两个儿子、两个闺女,尚未成年,他常年在外,妻子拉扯着四个孩子积劳成疾。齐怀回家不到半年,妻子就病故了。中年丧妻,齐怀既当爹又当娘,带着四个孩子上锅无米下锅无柴,苦不堪言。但齐怀是个既有毅力又有心计的人,他想法让长子国凡到邻村黄庄地主家扛小活,自谋生路。又把次女小兰送小河东一善良人家当童养媳,减轻了家庭负担,夏秋季节齐怀瞎着双眼带着次子国真和长女大兰割草卖钱,冬季让国真领路背着箱子卖白薯艰难度日。一年后齐怀的嗓子有了好转,说话清楚了,他就在农闲季节下庄串村凭自己的记忆把皮影改编成评书,讲给大家听,人们听得入迷,自愿凑些钱给他略补无米之炊。这时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开始,革命运动轰轰烈烈,深入人心。齐怀屡遭挫折,吃尽苦头儿,阶级仇民族恨激发了他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劝说自己的长子齐国凡参军入伍,但不到半年长子就牺牲了。他又把次子国真送上了前线。自己在家乡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组织“齐怀影社”,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自编自演新剧目,如《顶嘴》、《送参军》、《斗恶霸》、《送公粮》等,起到了宣传民主、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1948年土改平分运动在张庵村搞得如火如茶,齐怀分了房屋土地,当了烈军属,又续娶了老伴儿,从此彻底翻身,苦尽甜来。为了把皮影艺术传下去,他在自己家里办皮影训练班,广收弟子,言传身教,培养人材。当时先后有三四十名皮影爱好者聚在他的身边,师生十分亲密,如刘玉宣、崔彩章、王殿明、陈武凯等都是在齐怀的热心培育和熏陶下成为乐亭县城的皮影骨干。他们办起了业余影社,齐怀任名誉社长兼顾问,在农闲季节唱遍城南半个县,每台影先演唱自编的新剧目为“影帽”,后演唱传统剧目,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建国后,齐怀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敬重,被选为乐亭县人大代表,乐亭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文史馆特邀馆员。他积极向党和政府献言献策,为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乐亭皮影呕心沥血。当时高航舟副县长、文教局刘存贵局长都非常尊重齐怀,虚心采纳他的宝贵建议。1957年,年过花甲的齐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在武园办起了皮影培训班,当时学艺有20余人,其中刘书元、安奇智、李贵馥、刘志昌、刘玉奇、王宝桓、张俊祥、张俊元为优秀的“八大弟子”,成了乐亭皮影的新生力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965年,齐怀年近古稀还在本村组织七八名年青妇女改革皮影,演唱唐戏俗称活人影,在新开口公社召开的群众大会上演唱,受到热烈欢迎。

1979年冬被誉为影戏泰斗的齐怀与世长辞,终年82岁。艺星陨落,弟子们痛哭失声,广大群众慨叹不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