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美国“封禁”华为事件,让华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更是被人们追捧与崇拜。在有关任正非的采访中,任正非提到中国早期许多科学家有领先世界的理论,而现在在中国几乎看不到这种科学家,这是不是中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陷。

他举例称:我国吴仲华院士提出的三元流理论与方法,就被英国罗罗公司运用在涡扇发动机上,并返销中国。任正非反问道:“我国为什么不能借着吴仲华的研究,一步步深入,在喷气发动机上进行理论突破呢?” 任正非的反问与当年钱老的反问,如出一辙,道出了中国的现状。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少年强,则国强。钱老与任正非的反问,是对中国当时与如今现状的疑惑,是对中国教育的不满,更是对中国未来的担忧。

值得庆幸的是,一位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科学家——陈懋章院士,不仅不断在航空喷气发动机上进行理论突破,还将理论用于实践。陈懋章院士长期从事叶轮机械的流动机理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航空发动机预研和型号的研制及改进工作,在粘性流体力学理论研究及叶轮机械三维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据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陈懋章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装置和转子流场动态测量技术,为我国深入开展压气机内部流动机理研究,验证新理论新方法创造了理想的试验手段,在多种航空发动机型号的压气机研制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而我国涡喷14“昆仑“发动机推力增大型的压气机改进,涡扇10“太行“发动机的压气机/风扇与引进核心机的成功匹配,均离不开该技术的支持。

陈懋章院士研制的带弯扭扰流片压气机处理机匣新技术,完全解决了我国涡喷13等军用发动机经常空中熄火停机等故障。该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国产发动机的发展与进步,还大大提升我国战机的作战能力与生存能力。值得称赞的是,该技术还实现了对法国赛峰集团的技术输出,赛峰集团曾多次表达希望与中方共研抗喘振压气机机闸技术。

当然,上文提及的技术都不简单,但陈懋章院士的得意之作是“大小叶片轴流压气机技术”。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技术突破了常规压气机的结构形式及其性能极限,各项性能指标均衡提高,达到了国际现役新一代发动机压气机的先进水平。据有关报道称,作为核心指标的压气机增压比,比国际现役最先进飞机——美国“猛禽”F22的发动机F119-PW-100的压气机高出15%,标志着我国轴流压气机的核心技术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此外,陈懋章院士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发展了对转涡轮内部流动组织方法,并形成对转涡轮气动设计技术,使得涡轮气动负荷明显提升,长度缩短,重量大幅度减轻,为四代机及未来更先进飞行器发动机涡轮的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陈懋章院士团队正在与四川某院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制高超声速强预冷航空发动机技术,该技术将改变整个航发的面貌。

小编认为:中国属于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青少年,其需要时间与经历,让其变得更成熟,但是其不能忘了本;而当中国拥有千千万万个陈懋章院士时,又何愁中国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