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四件头等大事之一;停车难,是城市管理中一个涉及面广的紧迫难题。

长期以来,由于停车信息不对称、不及时,一个区域内停车难和停车场车位空闲两个矛盾的现象并存。对此,贵阳市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建设智慧停车平台,缓解广大市民的“停车之痛”。

过去,找车位要“绕圈圈”,缴费要排队等候;现在,一部手机在手,APP“带路”直奔空闲泊车位,停车费也可在线支付。大数据+停车,给贵阳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过去,车主为找车位绕路,增加了道路负担,加剧了交通拥堵;现在,智慧停车平台显身手,不仅让空闲车位得到有效利用,平台收集的大数据还为交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让道路更畅通。大数据+停车,给这座城市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数谷巡礼|大数据+停车 畅快出行“智慧停”

■ 故事

找车位不用“绕圈圈” 缴停车费无需排队

自从乌当区的智慧停车平台投用后,市民张凯就喜欢上了一款名叫“好停车”的手机APP。

家住乌当区新天社区的张凯,从事代办业务工作,需要三天两头前往乌当城区,到政府行政综合大楼办理业务。

“因为到那办事的人比较多,停车位本来就紧张,以前去那儿,我都要绕好几圈才能找到停车位。”张凯说,现在手机装上了“好停车”APP,他不用为办理业务时的停车问题发愁了。

现在,每次出发前,张凯都会打开“好停车”APP,点击“找车位”,直接查看目的地的周边停车状况,一眼就能看到政府行政综合大楼附近的育新路、滨溪南路、观溪路上的停车泊位数量。

“看到哪里停车位多,我就直接按照APP上的停车泊位导航过去,不再像以前,要到目的地后‘绕圈圈’跑冤枉路,停车问题轻松搞定。”张凯说。

更让张凯高兴的是,不仅停车变得简单了,缴纳停车费也变得省心了。得益于智慧停车平台的投用,车辆停到泊车位后,安装在车位上的传感器会自动采集停车信息,停车信息将被上传到智慧停车平台。后台记录相关信息后,将停车时间、路段、应缴纳费用等信息推送到车主的手机APP上。

“停车结束后,可以等有空了,通过APP的在线缴费端口,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支付,根本不需要像以前排队付现金。”张凯说。

张凯还在APP上发现了“共享车位”功能。通过这个端口,车主可将属于自己的闲置车位共享出去,租给别人使用。“我在社区买了个停车位,白天基本用不上,我打算通过信息平台把车位租出去。”张凯认为,车主共享车位,不仅能获得租金收入,还有利于交通环境改善,“如果大家都乐于把自己的私有车位共享出去,城市的停车压力会减小,出行会更加畅通。”

■ 探因

大数据化解信息不对称 盘活闲置车位资源

乌当区大数据智慧停车平台,是该区将大数据应用于停车的引进项目。

2016年,乌当智源信息孵化产业基地引进浙江创泰科技,决定通过合理规划和进行智能化改进,整合乌当城区泊位资源,缓解市民停车难。

作为乌当区大数据智慧停车平台项目负责人,王卫平和他的团队从2017年初进驻贵阳。经过几个月努力,去年4月,乌当区大数据智慧停车平台投用,开启了乌当城区的智慧停车时代。

如何实现智慧停车?“主要方式就是打造全城域停车大数据,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停车、停车场、停车云大数据平台、手机APP四大板块。”王卫平说。

乌当区大数据智慧停车平台建设过程中,对乌当区城市停车泊位进行了合理规划和智能化改造,整合全区泊位资源,在每个泊位安装传感器,当车辆进入泊位,传感器把车辆停车信息实时传到云数据平台,云数据平台同时把停车信息反向传导给收费员手中的POS机和车主的“好停车”APP。当车辆离开泊位,后台显示车辆驶离计费终止。

“智慧停车的效果,就是要实现车主停车、缴费方便,城市停车和通行压力得到缓解。”王卫平介绍,有了大数据智慧停车平台,城市空闲车位资源能被有效盘活,真实、准确的车位数据可及时反馈给车主,引导车主停车。

智慧停车提高了车位的利用率和周转率,逐步改变了市民的停车方式。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哪些路段停满了、哪些地方有车位,APP地图上一目了然,这就会引导车主到更空闲的路段停车,进而缓解城市停车压力。以乌当区滨溪南路上的20余个车位为例,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车位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大数据智慧车平台投用后,这里些车位保持90%以上的饱和状态,基本不存在车位长期空闲的情况,停车周转率也比以前提高了3倍以上。

“我们注重和交管部门互动,如通过智慧平台数据的共享,交管部门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王卫平说,根据平台收集的数据,交管部门对乌当区部分路段进行了调整,使拥堵得到缓解。

截至目前,“好停车”服务覆盖了乌当区城区859个泊车位,并在观山湖区、高新区进行了布局和应用,覆盖观山湖区580个泊车位、高新区700余个泊车位,APP在贵阳市的注册用户达27000余个。接下来,“好停车”智慧停车项目将进一步在贵阳铺开。(记者 杨林国)

文章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