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国 · 终结者 · 司马昭

三国·终结者·司马昭

近年来,网络文坛里流传着一段谚语:“看武侠,找金庸;看权谋,找浩白。”这个“浩白”,就是以写作历史权谋小说而声名鹊起的重庆青年作家李浩白。

在《三国终结者司马昭》中,他把“路人皆知”的一代“奸雄”司马昭真正还原成了贴近史籍记载的真实面貌。书中的司马昭虽然城府深密、心狠手辣、计谋多端,同时却也不乏仁者情怀、高士气度和雄豪风骨。而且,他上承父兄之志,下辟晋国之业,内平诸葛诞,外破吴军,一步一步推动魏蜀吴三国从分裂割据而重归大一统,取得了傲视当世的靖乱之功,令人称绝。也正是在李浩白曲折入微的笔触下,我们才能对魏晋嬗变、三国一统背后的历史密码有所感悟。

ps:李浩白老师新作《三国终结者司马昭》的电子书已经在掌阅独家首发,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还原

一个真实的司马昭

野心家 ✖ 阴谋家 ✖

那个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让司马昭在民间成了“野心家”、“阴谋家”两个名词的代言人。然而,司马昭真的只是靠着野心和阴谋便能驾驭群雄、荡平巴蜀、威服江东吗?一个被羊祜、杜预、邓艾等忠臣义士拥戴终身的司马昭,只因篡夺了魏柄,真的就应该被历史固化成“野心家”、“阴谋家”的脸谱?

篡位的野心、谋逆的阴谋,其实并不能涵盖司马昭异彩纷呈的个性与作为的全部内容。时至今日,我们观史阅人,也不必再受“唯道德论”的束缚了。历史上真正有所建树的开国创业之君,谁人手中没有沾上鲜血和肮脏?隋文帝杨坚从他的亲外孙手里公然窃取了大周天下,这并不妨碍他以“开皇之治”而名垂千古;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夺位、逼父交权,这也毫不影响他开创的“贞观之治”誉满天下;就是魏武帝曹操,杀孔融、篡汉统、翦伏皇后、挟汉献帝、自立魏公,一桩桩做得甚至比司马昭更为出格,但史学界对他平定北方、统一中原的功绩至今仍是津津乐道。后世之人强加给司马昭的那副陈腐而又僵化的“野心家”、“阴谋家”的脸谱,也确实到了该被摘弃的时候了。

于是,在李浩白的笔下,让我们看到了司马昭真实而丰富的另一面:是他主持废除了屯田客制度,把魏国数十万户被强制执行军事化管理的屯田客们解放成了自耕农身份的编户庶民,让他们摆脱了沉重的赋税和劳役;是他主持建立了《晋律》,削除繁琐冗杂的律条,“去其苛秽,存其清约”,并注入了儒家人文关怀的理念,深深影响到了三百多年后的隋唐时代;是他在打下寿春城后,一举赦放了十多万名叛兵,对敌国的降卒也是“一无所杀,分布三河近郡以安处之”,和曹操采取的“围而后降者不赦”之屠城暴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他最先垂范提倡了“清、慎、勤”为官三达德,为后世考核官德树立了具体而切实的衡尺。著名史学家习凿齿对司马昭赞不绝口,称他是“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这样的司马昭,才是真实的、全面的、立体的。

他在书中也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弑君犯上的司马昭,赫然将他的篡位之心闹得是“路人皆知”了,为什么他却能够摆脱王莽、董卓等权臣“先谋逆而后失败”的宿命怪圈而开基建业、平蜀立晋呢?

李浩白以其深刻的剖析、生动的史实故事、明晰的情节告诉了我们:

“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曹丕、曹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

所以说,司马昭父子兄弟能够篡位建国成功,实在是基于他们为“民心所归”。那么,魏国朝野的士民究竟是想拥护一个虽然名义上居于正统而实际上却骄奢淫逸、贪秽横行、腐朽没落的魏室皇族还是欢迎一个虽然名义上处于僭越而实际上却励精图治、简政为民、宽惠清廉的司马昭兄弟呢?在历史上,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无声的答案——“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而四方不动”。

在这本书中,李浩白不单是为司马昭洗去了“污名”,而且对后三国时期涌现出来的精英奇才们也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写:司马师的刚明果断、王元姬的聪慧伶俐、阮籍的大智若愚、羊祜的仁心厚德、邓艾的忠诚笃实、钟会的明敏机变,甚至连贾充的任劳任怨、诸葛恪的刚愎轻躁,皆是刻划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触目可感。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从这些“多而不乱、各具特色”的配角人物中取长补短、汲取营养。

《三国终结者司马昭》

(原价:¥204.20元,限时折扣:¥148.00

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强迫,而是一种天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