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國 · 終結者 · 司馬昭

三國·終結者·司馬昭

近年來,網絡文壇裏流傳着一段諺語:“看武俠,找金庸;看權謀,找浩白。”這個“浩白”,就是以寫作歷史權謀小說而聲名鵲起的重慶青年作家李浩白。

在《三國終結者司馬昭》中,他把“路人皆知”的一代“奸雄”司馬昭真正還原成了貼近史籍記載的真實面貌。書中的司馬昭雖然城府深密、心狠手辣、計謀多端,同時卻也不乏仁者情懷、高士氣度和雄豪風骨。而且,他上承父兄之志,下闢晉國之業,內平諸葛誕,外破吳軍,一步一步推動魏蜀吳三國從分裂割據而重歸大一統,取得了傲視當世的靖亂之功,令人稱絕。也正是在李浩白曲折入微的筆觸下,我們才能對魏晉嬗變、三國一統背後的歷史密碼有所感悟。

ps:李浩白老師新作《三國終結者司馬昭》的電子書已經在掌閱獨家首發,歡迎大家多多關注~

還原

一個真實的司馬昭

野心家 ✖ 陰謀家 ✖

那個著名的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讓司馬昭在民間成了“野心家”、“陰謀家”兩個名詞的代言人。然而,司馬昭真的只是靠着野心和陰謀便能駕馭羣雄、蕩平巴蜀、威服江東嗎?一個被羊祜、杜預、鄧艾等忠臣義士擁戴終身的司馬昭,只因篡奪了魏柄,真的就應該被歷史固化成“野心家”、“陰謀家”的臉譜?

篡位的野心、謀逆的陰謀,其實並不能涵蓋司馬昭異彩紛呈的個性與作爲的全部內容。時至今日,我們觀史閱人,也不必再受“唯道德論”的束縛了。歷史上真正有所建樹的開國創業之君,誰人手中沒有沾上鮮血和骯髒?隋文帝楊堅從他的親外孫手裏公然竊取了大周天下,這並不妨礙他以“開皇之治”而名垂千古;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奪位、逼父交權,這也毫不影響他開創的“貞觀之治”譽滿天下;就是魏武帝曹操,殺孔融、篡漢統、翦伏皇后、挾漢獻帝、自立魏公,一樁樁做得甚至比司馬昭更爲出格,但史學界對他平定北方、統一中原的功績至今仍是津津樂道。後世之人強加給司馬昭的那副陳腐而又僵化的“野心家”、“陰謀家”的臉譜,也確實到了該被摘棄的時候了。

於是,在李浩白的筆下,讓我們看到了司馬昭真實而豐富的另一面:是他主持廢除了屯田客制度,把魏國數十萬戶被強制執行軍事化管理的屯田客們解放成了自耕農身份的編戶庶民,讓他們擺脫了沉重的賦稅和勞役;是他主持建立了《晉律》,削除繁瑣冗雜的律條,“去其苛穢,存其清約”,並注入了儒家人文關懷的理念,深深影響到了三百多年後的隋唐時代;是他在打下壽春城後,一舉赦放了十多萬名叛兵,對敵國的降卒也是“一無所殺,分佈三河近郡以安處之”,和曹操採取的“圍而後降者不赦”之屠城暴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是他最先垂範提倡了“清、慎、勤”爲官三達德,爲後世考覈官德樹立了具體而切實的衡尺。著名史學家習鑿齒對司馬昭讚不絕口,稱他是“功高而人樂其成,業廣而敵懷其德”。這樣的司馬昭,纔是真實的、全面的、立體的。

他在書中也揭示了這樣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弒君犯上的司馬昭,赫然將他的篡位之心鬧得是“路人皆知”了,爲什麼他卻能夠擺脫王莽、董卓等權臣“先謀逆而後失敗”的宿命怪圈而開基建業、平蜀立晉呢?

李浩白以其深刻的剖析、生動的史實故事、明晰的情節告訴了我們:

“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曹丕、曹叡承之,系以慘虐,內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馳驅,無歲獲安,彼之失民,爲日久矣。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爲之謀主而救其疾苦,民心歸之,亦已久矣。”

所以說,司馬昭父子兄弟能夠篡位建國成功,實在是基於他們爲“民心所歸”。那麼,魏國朝野的士民究竟是想擁護一個雖然名義上居於正統而實際上卻驕奢淫逸、貪穢橫行、腐朽沒落的魏室皇族還是歡迎一個雖然名義上處於僭越而實際上卻勵精圖治、簡政爲民、寬惠清廉的司馬昭兄弟呢?在歷史上,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無聲的答案——“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而四方不動”。

在這本書中,李浩白不單是爲司馬昭洗去了“污名”,而且對後三國時期湧現出來的精英奇才們也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描寫:司馬師的剛明果斷、王元姬的聰慧伶俐、阮籍的大智若愚、羊祜的仁心厚德、鄧艾的忠誠篤實、鍾會的明敏機變,甚至連賈充的任勞任怨、諸葛恪的剛愎輕躁,皆是刻劃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觸目可感。相信每一個讀者都能從這些“多而不亂、各具特色”的配角人物中取長補短、汲取營養。

《三國終結者司馬昭》

(原價:¥204.20元,限時折扣:¥148.00

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強迫,而是一種天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