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老鐵路北起中老邊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撾首都萬象,全長414公里,是第一個以中方爲主投資建設並運營、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老撾“變陸鎖國爲陸聯國”發展戰略的標誌性項目。中老鐵路項目共分爲6個標段建設,每個標段招收的老撾籍工人都由中國師傅手把手教學培訓後上崗。

中老鐵路北起中老邊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撾首都萬象,全長414公里,是第一個以中方爲主投資建設並運營、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境外鐵路項目,全線採用中國技術標準,使用中國設備,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老撾“變陸鎖國爲陸聯國”發展戰略的標誌性項目。工程於2016年12月全面開工,計劃2021年12月建成通車。中老鐵路的開工建設,爲老撾當地創造了大批就業,許多當地人因此結下了中國情緣,在中老傳統友誼的花園裏撒下了新的種子。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那些動人故事吧!

【高層引領】

2017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老撾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老撾主流媒體發表題爲《攜手打造中老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的署名文章。習主席指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同老撾“變陸鎖國爲陸聯國”戰略、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同老撾社會發展“八五”規劃高度契合,兩國發展理念相似。

2019年4月5日,老撾國家主席本揚率領老撾高層代表團前往視察中老鐵路建設工地。本揚說,中老鐵路作爲老撾最大的工程項目,在促進老撾國民經濟發展、增加人民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老撾“變陸鎖國爲陸聯國”戰略夢想和推動老撾進入鐵路驅動國家發展的新時代上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合作進行時】

“夢想變成現實”,這是中國和老撾工程建設人員的共同心聲。

2015年11月,中老政府代表在北京簽署政府間鐵路合作協定,標誌着中老鐵路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自2016年12月中老鐵路全線開工以來,項目吸納了沿線大量鄉鎮青年和農民就業。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2000餘人次在中老鐵路項目培訓上崗,不少技術工人在中老鐵路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從吊車司機到高級機修工

2019年4月,中老鐵路琅勃拉邦段工地,塔吊交錯,挖掘機、推土機的轟鳴聲震耳欲聾,重型卡車來回穿梭蕩起滾滾煙塵,一派繁忙景象。老撾機修工尼鵬·帕彭賽是機修高手,中國同事提起他,紛紛豎起大拇指,“現在項目上的所有設備他幾乎都會修。包括挖土機、自卸車、罐車、輸送泵、旋挖機和渡船等等,他都會修。”

在參加中老鐵路建設之前,尼鵬在湄公河運輸船上開弔車,有一些汽車修理功底。2017年,尼鵬進入中老鐵路項目組之後,每天都起早貪黑,跟着中國機修師傅勤學苦練,機修技藝也越來越嫺熟。工作第一年,他就修過500多臺不同類型機器設備。現在,他的技術已經達到高級機修工的水平。尼鵬望着眼前初具規模的鐵路橋樑對記者說:“我現在很自信。我完全可以用這些年學到的技能開一家機修店,但是我更希望能繼續留下來爲中老鐵路做後期運營維護。”

———從農民到“鐵路工匠”

中老鐵路項目共分爲6個標段建設,每個標段招收的老撾籍工人都由中國師傅手把手教學培訓後上崗。2017年11月,中方承建公司專門開辦了培訓學校,並修建嶄新的校舍,以帶薪培訓的方式鼓勵廣大老撾籍員工踊躍參與。學校負責人表示:“我們踐行中國企業‘建設一項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培養老撾鐵路施工專業人才,服務於中老鐵路建設。如今已順利畢業的300餘名老撾籍學員中,大部分已成爲項目建設的中堅力量。”

35歲的康鵬·達揚是老撾籍員工培訓學校的第一批學員,他跟着中國老師努力學習焊接鋼構技藝。如今,他在中老鐵路琅勃拉邦IV標段鋼構廠工作,不但可以獨立完成鋼材焊接、切割、鑽孔等工序,還成了廠里老撾員工的師傅。在今年年初中老鐵路公司年度建設大會上,康鵬.被授予“鐵路工匠”榮譽稱號。他表示,“以前我在家靠務農養家,生活入不敷出。現在我的收入是以前的五六倍,我們家正在蓋房子,這在來中老鐵路工作之前連想都不敢想。項目建成後,我還想在鐵路公司繼續工作,繼續守護我們的鐵路。”

中老鐵路計劃於2021年12月建成通車,像尼鵬和康鵬一樣,越來越多的老撾人正積極參與到中老鐵路項目中,並因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們還希望在鐵路建成後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中老鐵路不僅聯通了中老發展繁榮之路,更不斷地造福兩國人民。

(部分圖文素材出自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相關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