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長期停產 太龍藥業2018年預虧超億元

新京報訊(記者張秀蘭)1月25日晚間,太龍藥業發佈2018年度業績公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15億元左右。

全資子公司停產是虧損主要原因

太龍藥業預計,2018年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15億元左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爲-1.1920億元左右。

對於出現上億元虧損的原因,太龍藥業表示,全資子公司河南河洛太龍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洛太龍”)《藥品生產許可證》 已於2018年12月註銷,無法繼續開展藥品生產活動,而且受周邊環保標準提升、區域規劃改變的影響,該公司所處地塊也已不適宜再從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預提減值準備1.29億元。太龍藥業同時表示,若扣除上述計提減值準備的影響,公司主營業務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43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9%。

太龍藥業是一家集生產、經營、科研於一體,以中藥產品爲主的現代化製藥企業,擁有口服液、片劑、膠囊、輸液、原料等多種劑型共100多種產品,形成了以雙黃連繫列產品、雙金連合劑、清熱解毒口服液等爲主的清熱解毒類中藥系列產品,以二類新藥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小針和輸液爲主的抗菌消炎類以及以竹林胺、哈伯因爲主的老年系列用藥等西藥產品。

子公司停產4年多,負債達3.19億

實際上,河洛太龍停產已有4年多時間。

2007年,太龍藥業決定投資建設“輸液改擴建項目”,在鞏義市生態經濟園區設立分公司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河洛製藥廠(以下簡稱“河洛製藥廠”),獨立覈算輸液改擴建項目的建設投資、輸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項目累計總投資4億元,建成1條玻璃瓶輸液線和6條非PVC軟袋輸液生產線;玻璃瓶及軟袋生產線分別於2009年、2011年投入使用;2014年,太龍藥業設立全資子公司河洛太龍,註冊資本爲5000萬元,太龍藥業將河洛製藥廠的資產、負債、業務和人員及相關經營資質全部轉移至河洛太龍。

投資建設大輸液項目至相關產品投入市場經歷了較長的時間週期,期間大輸液市場競爭激烈,同時受區域招標週期、輸液產品招標價格持續走低以及國家限制醫院輸液等因素的影響,在公司建成大輸液項目後,國內軟袋輸液市場發展未達到預期,河洛太龍輸液產品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銷售,收入不足以維持其運營成本;另外受周邊環保標準提升、區域規劃改變的影響,河洛太龍於2015年1月停產至今。

因長期停產,公司原有的生產、檢驗人員已基本流失或內部轉崗,廠房、設施、設備長期處於閒置狀態,同時近幾年輸液市場不斷更新換代,河洛太龍停產前生產的產品已非市場主流產品,無市場競爭力,目前河洛太龍已不具備重新進行輸液產品生產的條件,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註銷河洛太龍《藥品生產許可證》。

截至2018年11月30日,河洛太龍資產總額爲2.49億元,負債總額達3.19億元,淨資產爲-6956萬元,2018年1-11月淨利潤爲-2653.39萬元。

太龍藥業曾表示,目前河洛太龍已不具備重新進行輸液產品生產的條件,因此註銷河洛太龍的《藥品生產許可證》不會對公司目前主營業務結構和運營產生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