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讀《羊皮卷》:但問耕耘

"我承認每天的奮鬥就像對參天大樹的一次砍擊,頭幾刀可能了無痕跡。每一擊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累積起來,巨樹終會倒下。"(《羊皮卷》第三卷)

我們習慣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如果有了"耕耘",沒有"收穫",甚至"耕耘""收穫"不成比例,就會出現心理失衡,就忘了"量變質變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因此,作爲職業人,我們應該意識到,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不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而是一份耕耘、一份積累。

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變過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堅持下來的,沒有信念、毅力常常會半途而廢。

很久以前,南山腳下曾有一座寺廟,廟的周圍除了雜草叢生的荒地外,什麼也沒有。因爲寺廟環境的荒涼,香火也日漸減少,就連寺廟裏的和尚也有一些轉到了別的寺廟。

後來,寺廟裏來了一位雙目失明的和尚,有一天,他偶然間聽到了寺廟住持的嘆息,因爲寺廟的"悽清"。

從那以後,那位和尚在誦讀經書之餘,便摸着鋤頭在周圍的荒地上拓荒,一鋤一鋤地翻地,然後,一粒一粒地播下花種,日復一日。

在別人的嘲笑中,他播下的種子發了芽、長了莖、綠了葉。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當寺廟的和尚出來做功課時,全都驚呆了。周圍的荒地上開滿了各式各樣的鮮花,那些花在春日的陽光和柔風下,綻放出千萬種風情。

因爲那片鮮花,寺廟的香火也空前昌盛起來。

作爲職業人,應該像那位雙目失明的和尚一樣執着,應該堅信:只要持之以恆,什麼都可以做到。

職業人如何才能做到持之以恆?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會引起質變,這種規律是不依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趨勢。

因此,作爲職業人,在進行量的積累時就應充滿必勝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變的漫長和艱辛而放棄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規律、相信質變必然會發生。

牛恆剛:2010年4月17日於新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