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A股将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这对A股进入全球市场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MSCI将于15日凌晨公布半年度指数检讨结果,同时将揭晓下月起获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A股名单。

而“入摩”作为今年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之一,已吸引不少全球投资者提前部署扫货,由年初截至上周五(11日),沪、深股通累计净流入金额达968.8亿元人民币,按年大增51.1%;根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自从2月A股调整以来,海外机构增配A股近100亿美元,可见“入摩”威力。

△央视财经《交易时间》栏目视频

据了解,首批将有235只大盘A股成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成份股。纳入的第一步定于6月1日实施,比例为2.5%,该比例将于9月3日提高至5%。而就在5月15日,也就是明天,MSCI将公布其半年度指数调整的结果。

随着时机的临近,QFII、沪深港通北向资金纷纷加仓,提前布局A股市场。

据数据统计,QFII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就开始持续增持,截至一季度末市值已创下两年新高。与此同时,沪港通、深港通等北向资金逐月攀升,并于4月创下单月净流入最大金额。

数据显示,本月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更是“马不停蹄”,截至5月11日,规模已达160.38亿元。尤其是敢于抄底近期跌幅较大的白马股,大金融可能是“入摩”最大受益者。

华林证券投顾业务部总经理 胡宇:A股市场大金融占比比较大,占到48%左右,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市值的这个占比较大,加上它的盈利相对还比较稳定的因素,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的话,大金融的配置比重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大金融里面,包括银行和保险,它的估值相对也有优势,所以从这种加入MSCI指数之后,这个配置比重来看的话,相雷同的就是沪深300权重股里面,有80%多也是可以全部加入到MSCI指数里面来的。

从近7个交易日的数据来看,北向资金买入金额居前的依次为贵州茅台、五粮液、老板电器、恒瑞医药、伊利股份、大族激光、格力电器、上汽集团、中国国旅、美的集团。由此可见,大盘价值蓝筹仍是外资主要配置板块。市场回调中A股消费、金融、医疗等板块的长线配置价值依然受到外资的认可。

华林证券投顾业务部总经理 胡宇:从时间配置的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如果短期从这个5月15号到6月份的话,可能是整个机构配置MSCI指数成分股,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但是过了这个6月份之后,有可能会存在这种获利回吐的压力。所以从这个长期配置的角度来说,应该是一个逢低买入的机会,如果是有这种追高的话,可能会有一个追高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