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浪潮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消費觀。DT君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推出一組專題,從效率、健康、專業、審美和治癒5個方面,用大數據洞察2017年消費升級背後的消費人羣特徵。在這個工作生活像按了快進鍵的時代,“好好睡覺”已然成爲一種稀缺品。而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做過些什麼?

爲了年終獎連續多日凌晨入睡、六點起牀奮鬥的李大毛,近來感覺被掏空。作爲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新媒體編輯,年底新任務和deadline排山倒海不斷下來,她白天感到疲憊,工作力不從心,夜晚卻神經異常緊繃,常要過三個小時才睡着。法國醫藥健康公司賽諾菲聯合騰訊健康發佈的《2017年中國網民失眠地圖》,在訪問了國內362個城市的8000多人後得出,超過80%的中國人表示有過或正在經歷失眠。在這個工作生活像按了快進鍵的時代,“好好睡覺”已然成爲一種稀缺品。如下圖,北上廣深這幾個高成本和快節奏的一線城市,成爲了失眠的重災區。而在各職業中,那些充滿變數(IT、媒體、創業)、承擔更多責任與考覈壓力(醫生、教師、學生)的工作,在失眠率上首當其衝。

在大家反饋的諸多睡眠障礙中,“入睡難”成爲最嚴重的問題——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遠高於睡眠質量下降(55.7%)、淺眠易醒(52.7%)、睡眠不足(42.7%)等方面。而對於社會,睡眠不足越來越普遍,對經濟的危害也彰顯出來。據美國諮詢機構蘭德(RAND)2016年的調查數據,著名的“不眠之國”日本每年因勞動者缺覺的經濟損失爲138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3%。

根據亞馬遜中國2017年第三次“全國睡眠狀況調查”數據,近八成受訪者表示會選購合適的臥室寢具來改善睡眠,之後是通過佈置臥室來營造睡眠環境,以及選購助眠保健品、食品和智能家居電器。我們以香薰用品和真絲眼罩爲例,兩類商品在天貓及淘寶平臺的訂單量從今年開始明顯上漲。

什麼是失眠?

這個還用解釋嗎?那就再詳細一點吧。

簡單的睡不着並不能稱爲失眠,醫學上對失眠的診斷有嚴格標準。

1、入睡困難,超過30分鐘還睡不着;

2,睡眠維持障礙,夜醒次數≥2次;

3,早醒;

4,睡眠質量下降和總睡眠時間<6小時。

只要符合上述四條標準之一,同時伴隨有日間功能障礙影響白天工作生活,即可被診斷爲是失眠。病程少於1個月的失眠,稱爲急性失眠,包括偶發性失眠。而慢性失眠病程則超過6個月。

調研參與者中有31.84%的網民表示會有短時間出現白天昏昏沉沉沒精神,晚上卻又精神奕奕睡不着。實際上這是偶發性失眠的表現。偶發性失眠屬於急性失眠,會導致次日注意力下降、容易激動、疲勞乏力等症狀,有可能增加交通意外,工傷等情況的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