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同樣生活在北上廣深,爲什麼你的幸福感就這麼低? | 女子力科學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早晨叫醒你的不再只是鬧鐘,還有手機推送的各種雜七雜八的信息;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即使在擁擠的地鐵裏,你還在得回覆着各種各樣的工作信息;

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被無休止的工作壓榨得所剩無幾,寫不完的郵件,做不完的ppt,打不完的電話……

即使是休息的日子,你也不能全身心的放鬆自己,腦子總是處於高速運轉中,無時無刻不在焦慮……於是,你對現在的生活充滿了嫌棄,甚至想過放下現在的一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逃離?

可逃離到一個新的環境真的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姐覺得,或許不能。

畢竟新環境只能讓你暫時不去想這些問題,暫時鬆了一口氣。但它終歸是一種逃避,只要你不直面問題,問題就會一直襬在那裏。

那麼到底怎麼樣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呢?

學姐從最近的一檔韓綜《林中小屋》裏得到了一些啓示——雖然節目講述了一段“逃離”的故事,但除了“逃離”,我們更應該看到,一種如何學會讓生活慢下來的“治癒力”!畢竟“逃離”只能治標,“自愈”才能治本!

這部聲稱“自發性與世隔絕紀實片”的綜藝節目,是由深受中國綜藝愛好者喜歡的羅英石(錫)製作的,他之前製作的《花樣姐姐》《三時三餐》《尹食堂》等在國內圈粉無數。這次的《林中小屋》更是一出現,就在豆瓣上拿到了9.0的高分。

節目請到了樸信惠和蘇志燮作爲實驗對象,讓兩位嘉賓分別入住位於濟州島某森林中搭建的兩座小木屋裏,開始爲期三天兩夜的與世隔絕的生活。在這座小屋裏,所有資源都是有限的,嘉賓想要獲得的水電暖都要靠自己動手,並且要不斷完成來自“幸福促進委員會”(節目組)發來的任務。

節目錄制期間沒有工作人員出入,大量鏡頭要靠嘉賓手持攝像完成。這意味着整個節目沒有人與人的互動,嘉賓完完全全過上了“一個人的生活”。

本來以爲沒有了互動,沒有了劇情,沒有了撕逼,“一個人的生活”會特別無聊,但是學姐卻發現,這個節目居然神奇的讓學姐靜下來啦!

後來學姐仔細思忖了一下,讓學姐靜下來的,除了安靜的自然力量,還有羅PD教會我們的那神奇的“治癒能力”!

拋掉不必要的東西或事情

人生也會變得簡單吧

果不其然,和所有的生存類綜藝一樣,嘉賓來到這麼簡陋的環境下,第一件事情就是“斷舍離”,幫你減輕生活的重量。

“除了必須要用到的物品,請把多餘東西放到門外的回收箱子裏。”幸福促進委員會發來了第一個任務。

然而對於帶了整整三大箱行李的樸信惠來說,這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這三箱物品都是她精挑細選帶過來的,不管是食材、衣服還是護膚品,對她來說都是必須的,沒有一件可以拿走。以至於最後和節目組討價還價,只拿走了幾個蘋果和幾根大蔥。

對於男神蘇志燮來說,就背了一個包的他本就沒帶什麼東西,所以他輕輕鬆鬆從包裏掏出了所有家當,然後將揹包丟了出去。

看到這兒,學姐不禁感嘆:“我們都想活成蘇志燮的樣子,卻生生活成了樸信惠。”

面對不斷增加的物質需求,我們在買買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打開衣櫃,你會發現裏面滿是能穿但不再喜歡的衣服,但你毫不留情地將它們打入冷宮,然後購置新歡;回看書架,你會發現上面擺滿了翻了不到兩三頁的書,但你看到新的推薦書單還是忍不住將它們拿下;梳妝檯上,沒用完的瓶瓶罐罐不下幾十支,可它們絲毫阻擋不了你繼續種草剁手……

於是,你的生活變得越來越重,你開始爲自己沒有讀完的書焦慮,你開始覺得那些沒穿的衣服和沒用的化妝品成了生活的負擔,但丟了又太可惜,畢竟那都是你曾經的血汗……

你甚至開始懷疑,到底是你需要這些物品,還是物品需要你!

節目裏蘇志燮說:“放棄東西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是一個揹包一套戶外衣服就可以出門的人,並且時常刻意不去製造對自己而言重要的東西。”

是啊,如果生活裏沒什麼東西對自己來說是特別重要的,那就沒有那麼多必需品。沒有那麼多所謂的必需品,你就不會淪爲物品的奴隸。畢竟,學會爲生活做減法,也是一種幸福!

less is more

專注有時候比高效更重要

“你有多久沒有一次只做一件事兒了?你有多久沒有一次只聽一種聲音?你有多久沒有喫飯只配一種菜了……”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成爲了多線處理器。你常常要身兼數職,同時處理很多問題。於是人們很久沒有一個時間集中注意力只做一件事情了。

於是離開城市的實驗對象被要求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喫米飯的時候只搭配一種菜,安靜地聆聽一種聲音。

於是,我們通過鏡頭看到了剛做好的米飯搭配炒好的牛肉。

寒冷冬日裏一份熱乎乎的蘿蔔牛肉湯

一個人安靜專注的看一本書

仔細地聆聽小溪流水的聲音

節目還給大家傳輸了一個概念,ASMR,即誘導心理上的安定與快感的聲音。

比如說寫字的聲音

燒柴火的聲音

林中雨聲

切菜聲

靜靜聆聽都能給人幸福感。

可是生活在城市裏的我們,每天從一睜眼,耳朵裏就開始接收各種聲音,機械聲、汽車鳴笛聲、地鐵聲……你很難靜靜的只聽一種聲音,更別說投入地只做一件事情。

喫早飯的時候,你會打開郵箱看一下今天的工作內容;做飯的時候,你會追一下最新的綜藝;看書的時候,你會不經意地播放背景音樂;甚至連上廁所的時候,你都要拿上手機刷一下信息……沒錯,你已經很久沒有專心致志地只做一件事情了。

人們常常會被擇一事做一生的匠人精神所感動,因爲他們可以投入地只做一件事情,並且將這件事情做到極致。這其實不就是“less is more”最好的例子嗎?

生活給予我們的總是很多,但到底如何選擇,卻在於我們自身。有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要樣樣追求最好,踏下心來盡力做好一件事,往往也能給你帶來更大的幸福感。

有時候專注比高效更能打動人。

看完節目,學姐在思考,像《林中小屋》那樣所走就走的逃離或許我們實踐不了,但是我們卻可以給自己的生活來個“日常治癒”。

1. 1小時逃離計劃

可以給自己每天固定一個逃離時間,在這1個小時內,你將自己完完全全地歸還給自己。做一件自己最想做的事,比如看一本書,做一頓飯,聽一首歌……在這段時間內儘可能的投入自己,獲得身心的愉悅;

比如你可以將工作日每天睡前一個小時定爲自己的“逃離時間”,然後在這段時間之內,手機靜音或者關機,將它放在一個距離自己比較遠的地方,然後開始認認真真地讀一本書。

爲了避免分心,你還可以將書裏的內容讀出來。當然,如果你是選擇做其他事情也可以,但記得,一定要將自己的做事情的步驟說出來。不要覺得自己好像一個白癡,因爲投入的你其實正在一點一點被治癒。

2. 尋找自己的“ASMR”

出去玩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記錄一些讓自己感到幸福的聲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ASMR庫”。然後每當自己情緒特別不好的時候,就帶上耳機聽一聽,保證可以讓自己滿血復活。

比如下雨的時候,你聽到窗外雨點“吧嗒吧嗒”敲擊地面的聲音,覺得瞬間沉靜了不少,那你就趕緊拿出手機把它記錄下來;再比如當你回到家中,在聽到孩子沒心沒肺笑聲後,覺得幫你趕走了好多疲憊,那你也要趕緊把它記錄下來·····

久而久之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ASMR庫”,下次自己心煩意亂或者被領導罵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聽一聽,腦子裏還可以想一想當時的畫面,保證用不了多久,你的心情就會再次亮起綠燈。

3. 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極簡計劃”

每天扔掉一件對自己來說不是那麼重要的東西,並且把它拍照記錄下來,每天打卡。堅持一段時間,你就離自己的“斷舍離”又近了一步,不是嗎?

比如,你可以在自己的微博或者朋友圈先立下一個“斷舍離”的flag,然後靠羣衆的力量對你形成監督,每天上傳一張扔掉東西的照片。剛開始可以先不要把戰線拉得太長,不是說21天就能形成一個習慣嘛,你可以先定一個21天的小目標。然後循序漸進,慢慢改變“作戰週期”,實現不同層次的“斷舍離”。

每個階段目標完成後,都獎勵自己一頓大餐,是不是也覺得很滿足呢~

學姐覺得,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我們修煉好自己,說不定就能給它一記漂亮的回擊!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