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業得不到資本的青睞?

爲什麼王石頻繁拜訪褚時健?

褚一斌又發出過怎麼樣的質疑?

怎樣才能將自己的企業打造成茅臺?

……

5月11日、5月12日兩天,網易財經和一羣“即將成爲富豪”的創業者們一齊造訪哀牢山,聽褚橙接班人褚一斌、褚時健夫人馬靜芬、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李光鬥和奧運冠軍陳一冰分享了創業成功的密碼,以及如何打造品牌和IP。分享會後,小編特意吐血總結了一篇文章——

猛敲黑板 你與一夜暴富之間,可能只差這一篇滿滿的乾貨了。

褚一斌:

王石說沒想到你理解這個問題這麼簡單

今年一月,褚一斌正式被定義爲褚時健褚橙的接班人。

但褚一斌和褚時健在管理上一直存在分歧。褚一斌有新加坡從事美國股市投資銀行的經歷,一直相信資本的力量。前幾年,他就跟褚時健提過要引入投資或打包上市,均被拒絕。

“說實話,他們管管銷售還行,但還沒掌握種植技術,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錢,只怕虧了股民。”褚時健說。

褚一斌卻有不同的看法。

在分享會上,褚一斌表示,在中國的市場上,資本和農業是比較遙遠的兩個事情,因爲農業的回報率低,像阿里、騰訊這些科技企業,回報率都在百倍、千倍。因爲農業是第一產業,人必須喫飯,是基礎產業,所以農業的利潤率不可能太高。

“資本的特性是逐利,其中一部分追求暴利,必然有一部分追求相對穩定的回報,我認爲這是農業的一個目標,未來有很多提高點。”褚一斌說。

在談及爲什麼很少有農業的上市公司時,褚一斌認爲,主要是財富標準達不到,但這個完全可以解決。農民長期習慣於不太規則地運營自己的產業,在中國,土地比較碎片化,這個問題現在的政策已經在解決,使土地區域化。另外,在稅收方面,農業稅也已經全免。所以在財務標準上是完全能夠達標的。

其次,只要保證一定程度的利潤即可。以褚橙莊園爲例,現在已經達到很高的毛利潤,甚至超過一些工業企業的利潤。所以資本與農業是有合作空間的。

在分享會上,有投資者提問褚一斌,要如何超越父親褚時健,褚一斌想了想,舉了一個例子:“我第一次見到王石的時候,曾經問他,如果用經濟體量來衡量,你的成就遠遠超過老父親,那你爲什麼還用這麼高的調子來定義他?王石回答,我沒想到你理解這個問題這麼簡單,這個東西是產業規模能界定的嗎?這有一部分是精神類的東西,這個是歷史造就的,歷史形成的東西是不能去談超越的。”

馬靜芬:

找到正確的方向,才走得到目的地

目前,馬靜芬名下共有12家企業,其中雲南時健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已註銷,還剩下11家企業,比褚時健還多6家。經營內容涉及酒業、商貿、水果等諸多領域,旗下產品有鮮花餅、酒、火腿月餅、沃柑、蜂蜜……

馬靜芬在分享會上坦言,做企業最難的實際上是管人。

曾經,褚時健和馬靜芬一起負責褚橙業務,褚時健做技術,馬靜芬做銷售。現在,馬靜芬已經自立門戶,全權負責褚柑這個產業。在這裏,馬靜芬主要職責是管人。

前天,褚時健問馬靜芬:“你的果子買完了沒有?”

“賣完了”

“賣了多少錢?”

“3000多萬。”

“啊?怎麼才賣了這麼一點?”、

“你知道嘛,那個果子沒管好,能賣這麼一點已經不錯了”馬靜芬說:“反正我明年可以維持了,不用向你借錢了。”此話一出,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和笑聲。

事實上,據馬靜芬介紹,手底下的農民並不好管,今年的褚柑雖然味道甘甜,但是樣子很醜,上面都是綠色的蟲子眼。這都是因爲有農戶在打藥的時候堅信自家的農藥最好,執意打了自己的藥,但農戶之前是做甘蔗的,完全不是一個品類。

“大家總問要怎麼管理,其實我也不知道,都是在摸索和學習。”

最後,馬靜芬告訴在座的創業者:“創業要走正道,找到正確的方向,才走得到目的地。”

李光鬥:

互聯網經濟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分享會上,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營銷戰略專家李光鬥先生向創業者分享了很多關於品牌營銷和製造IP的策略。

李光鬥認爲,在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裏,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產品質量好,就不怕賣不出去。但在互聯網經濟時代,是不可能的。“互聯網經濟時代的特點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於褚橙而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大家喫橙子,最怕遲到酸的,所以就給橙子取名“冰糖橙”,告訴大家24:1的黃金甜酸比才是最好喫的橙子。這與茅臺的營銷策略一致,告訴消費者所有的茅臺酒都是純糧釀造,而非勾兌。

其次,就是要打造大IP,在李光鬥看來,褚時健的一生可以分爲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是“煙王”時期,他親手創造了紅塔集團和玉溪菸廠,但最終因爲受賄被判監禁,菸廠早已與他無關。後一個階段即74歲出獄再創業階段,這時候褚時健將橙子烙上了自己的烙印,取名“褚橙”,這實際上就打造了一個超級的個人IP,自帶流量,這纔是企業家要解決的問題。

“王石從褚時健身上學來的是什麼?就是個人品牌,雖然已經辭任董事長,但在互聯網時代仍舊自帶流量。”

最後,李光到強調,未來一切都在手機上,所以一定要做“互聯網+”。他認爲,褚橙最成功之處就在於年輕人在網上輕輕一點擊,橙子就可以送到家。

陳一冰:

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無法顛覆任何概念


與李光鬥所強調“互聯網+”類似,陳一冰也在分享會上不止一次地提出互聯網+對於如今創業的重要性。

據陳一冰介紹,退役後他一直在天津體操中心做管理主任,屬於正處級。相比退役後顛沛流離的運動員,一份穩定的行政工作應該是令人羨慕的。

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佈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爲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這項政策中,陳一冰看到了大衆體育的市場。因此在第二年,他選擇了創業,創立型動體育。

陳一冰坦言,投資人不會因爲你是冠軍而投資,大部分會走到資本以後,很現實地去看你的商業邏輯和運營能力。

當有投資者問及如何從傳統行業轉型到“互聯網+”企業的問題時,陳一冰表示,就型動體育而言,其實不只型動體育在做國家職業資格培訓基地,型動體育進入之後,初期很多人認爲這是在與傳統企業搶市場,因爲我們也在各地區做基地和招生,但事實上並沒有打亂任何節奏,反而提供了一個平臺,把所有基地的報名入口聚集,在把流量分發給他們,沒有破壞任何現有的體系,同時更快速地幫他們做電子證書和教程。

“所以我認爲,大家在這裏面都各取所需的空間。”他表示:“不管互聯網+怎樣,都離不開實體,最終最大的流量還將回到源頭上的實體。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壓縮了人工成本,無法顛覆任何概念。”

最後,送上幾張特訓營新鮮出爐的現場照片——


【網易財經·褚橙遊學】,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往期精彩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