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人境界:克制 | 文艺

“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冯友兰对人生境界做出如上解读。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境界,每个人对人的境界的体悟不尽相同,而懂取舍,知克制无疑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一个真正懂得克制的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感情和前进的步调,生活丰富而不沉迷,感情充沛而不肆意,前行脚步坚定而不匆忙,人生独立自由而不失控。

人生来就有欲望,对生理和心理上最大愉悦值的追求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这种追逐没有尽头,欲望是一个无底的黑洞,穷尽一生也无法满足。

耶胡达·阿米亥的《人的一生》中写道:“人的一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每一个欲望”,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不会克制欲望的人,一生都将为欲望所累。

曾听过父亲讲他的同事老林的故事,老林其人,出身贫寒,靠自己一步一步摆脱曾经的生活,考上想考的大学,找到喜欢的工作,拥有了完满的家庭,年少时不敢想象的生活都成为了现实。

然而成为人们眼中“人生赢家”的他却没有知足,反而在觥筹交错,勾心斗角,尝到名利的甜头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既然生活能变好,为什么不能变得更好呢?”

在这样的念头驱使下,在轨道上运行的生活失去了控制,妻子的抱怨,孩子的生疏,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事业反倒进入了停滞期,如此种种让他成为了一个脾气乖戾的人,给自己和亲近的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不到五十他整个人就全垮了,没坚持太长时间就病逝了。”

每次父亲和我讲到最后的时候都会顿一顿,掐灭手中的烟,神色复杂地叹息道——“去世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争‘最’,最有钱、有名、有地位,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倒是成了我们这一辈认识的人里最早离去的,争了小半辈子也算如愿了……”

《渔夫和他的妻子》的童话故事从小听到大,真正听懂故事的人似乎并不多。

贪婪和懒惰是对欲望的妥协,是克制的敌人。每个能走得更远收获更多的人都不会沉迷在这种妥协中,有人云:“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克制不等于过分的节制,人们对金钱名利、对舒适享乐的追求可以理解,但这不等于说要被欲望蒙蔽,“为了幸福而拥有过多的东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有度、有节制,这才是人中之上品。

《战国策》道“君子交绝,不出恶声”,一个能克制自己情绪的人,才可称之为“君子”。身边事业有成、生活美满的朋友都是懂得恰当表达情绪和有分寸地付出感情的人。

克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过度的情感,是人生每一个阶段的修行。作为朋友,作为爱人,作为家人,正面或负面的感情都应该是有分寸的,克制过度的依赖,克制过度的关怀,克制过度的渴求,牢记“过犹不及”,你要温和,要克制。

我们一生听过太多这样的劝告:

“你应该……”

“你不能……”

“……这样更好!”

不能克制外界带来的影响,修修改改删删补补,最后到达的目的地早已不是自己一开始所预设的地方。

文章系转载,如对版权有疑问,请后台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