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过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中国,简直就是一个专门孕育纪录片的子宫。

这话我同意,因为事实证明,咱们最牛X的片子也的确都藏在纪录片里。

《龙哥》

Using

坦白说,纪录片不比剧情片有趣。

如果可以的话,大多人可能更愿意去看一个被润色过的故事,哪怕它并不真实。

而纪录片就不一样了,它生涩,难啃,甚至还会让你看到「共通的人性」。

那这就有点难为情了——

毕竟没谁愿意承认,这种丑陋的共通,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当中。

而《龙哥》有意思的点就在这儿,那就是导演将自己置身于片中,讲述了一段他是如何利用别人的经历。

主角叫阿龙,是个毒贩。

一次偶然的相遇,导演周浩跟他成为了“朋友”,而且是在完全没有隐藏身份的状况下,两人走到了一起。

这,真的合理吗?

更令人惊讶的是,阿龙还十分慷慨的将周浩带进了他们毒贩子的窝点。

在这里,大多人都和阿龙一样,他们以贩养吸,过着没有希望的日子。

他们和我们印象中的毒贩一样,为了保命,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只要吞打火机,刀片,他们就会放了你,因为怕搞出人命。”

但他们也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比如明明都自身难保了,却还偏要讲究个信誉跟义气。

阿龙就是这样的人,他曾经当过贩毒团伙的小头头,直到后来没落了,也不忘帮助一些与他同病相怜的人。

会参与到跟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中,也会将自己得来的钱拿去与别人一同分享。

不仅如此,阿龙还承诺自己会戒掉毒品,想要重新活过。

“你把我戒的过程录一下。”

这么个拍法……

洗白?

当然不。

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所以对于阿龙的这套表演,我也只能说是卖惨了。

表面上,他总会把自己说的很无辜,就像他所有的同类。

“是生活把我逼入了绝境。”

说是戒毒,但实质上,每次等周浩转身,他就不再去努力控制自己的毒瘾了。

他经常在聊天的时候会说把周浩当成是自己唯一真心的朋友。

可每一次跟周浩断联再回来,目的却都是借钱。

阿龙是个聪明人,他每次在借钱之前都会有很长的铺垫。

一次是送相机。

一次是在自己吞了刀片后假装吐血。

结果话赶话的,钱就要过来了。

周浩:“你偷来的东西我可不能要。”

阿龙:“那我200块卖给你,要你还不接受,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周浩也不傻,他了解阿龙惯用的套路,所以从来不会在身上带太多的钱。

最多,200。

两人互相利用的关系,他们也经常会放在明面上说。

这么看来,阿龙好像并不是本片的主角,反而他和周浩的关系才是。

周浩,他被称作是纪录片界的大神。

前期是一名记者,后来深入底层人物的生活,渐渐成为了一名导演。

他和能把电影拍成纪录片的贾樟柯反着来——

因为他能把纪录片都拍成电影。

他的作品《大同》,《书记》,《高三》,在豆瓣上都被奉为诚意之作。

包括今天说到的《龙哥》,应该再也没有一个导演能像周浩这样,以自己和毒贩的关系主动去讲述那些错综复杂的人性。

又名Using,有吸毒和利用的意思,一语双关。

当然了,除了两人之间的往来,阿龙等人的心理状态跟生活也是本片的要点。

只是周浩的镜头并不刻意。

他有拍到毒贩给自己注射毒品的画面,也从别人的口中问出了这些人钱从哪来。

几乎不需要营造任何的氛围,但观众们看着看着就都怕了。

讲真,我可以边吃饭边看脑浆迸射,却无法接受大腿上的针管在眼前晃荡。

因为很难想象一个人走到这一步,还有什么可值得同情的地方。

这部纪录片告诉我,毒贩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电视剧中的大佬那样,过着衣食无忧还有小弟保护的生活。

相反,他们落魄,不堪,再平凡不过。

虽说有想要努力的用肉身与毒瘾作对抗,但最终也还是会失败。

常有人讲,要试着去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

可很抱歉,看到像阿龙这样爱人不相守,朋友皆远离的活法,我还是想说——

这真的是再悲哀不过了。

他把所有的过错都怪在生活的艰苦,每当别人劝他开始新的生活,他也只是叹气,从未想过真正改变。

可事实却是,世界上其实有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人生,只有少数是想不到的好,而大多数都是想不到的贫穷,无奈,甚至悲惨。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就能用别的方法去度过困境,而你就非要去走个极端呢?

“没有像阿龙一样接触毒品,我很庆幸。”

想必这是看到最后,大多数观众最有领悟的一句话了。

然而再想想他女朋友耗费的青春,想想周浩在拍摄过程中整日与阿龙的斗智斗勇……

你以为阿龙只是阿龙?不,也许阿龙是我们每一个人。

因为在这个太不容易的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的去做到安身立命,甭管以怎样的生活态度,总之,苦就对了。

但你仍然可以感到欣慰,毕竟,你不是孤独的在战斗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