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南京已经拿下了,陶德曼调停也失败了,日军等待着一场新的进攻。

时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是——日本陆军大将寺内寿一(てらうち ひさいち),他的父亲寺内正毅(てらうち まさたけ),曾任日本首相、陆军元帅。寺内寿一期待,自己能够超越父亲,距这个目标,只缺关键的一步,就是在中国的赫赫战功。

艰难抗战——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会战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一架从东京飞来的飞机,挡在了他的蓬勃野心前面。

这架飞机上的人,正是那个在天皇面前做报告的大佐,他军衔不高,却掌握着整个日本陆军最重要的权力。

他就是参谋本部第一部第二课课长——河边虎四郎(かわべ とらしろう)。(贴士:河边虎四郎是日军中最狡猾的战略家之一,主张在侵华问题上稳扎稳打,但战后他的表现,却让人怎么也想不到。详情请关注《战后日本——曾经地位崇高的日军成了社会最讨厌人群》。)

战争正到关键时刻,为何日军要自己停止进攻?为什么陆军大将寺内寿一,要服从一个陆军大佐的命令呢?

面对大发雷霆的寺内寿一,河边只问了几个问题:“如果我们继续进攻,背后苏联趁虚而入怎么办?增加对苏战备,需不需要时间?在华北、华中,尤其是攻下南京的时候,发生了那么多残杀平民等违反军纪的事情,而且部队人困马乏,难道不应该先整顿军队,再发起进攻吗?”

这几个问题,并没有说服寺内,但河边紧接着说:“这是大本营御前会议的决定,您想忤逆陛下吗?”

寺内听到这句话,立即意识到,面前这个小小的大佐,的确是能代表天皇的。

艰难抗战——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会战

根据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亲自统领帝国军队。代表天皇统帅陆军的,正是参谋本部,参谋本部之外的人,要干预作战课的计划,就等于从天皇手中篡夺统帅大权。

这是篡夺皇权的幕府的行为,是对天皇最大的不忠,是任何一个日本军人都担待不起的。(贴士:日本军人对天皇,只能无条件地服从,这是日军最大的原则。详情请关注《中日百年战争全纪实》之《樱花之恶》。)

寺内只能镇定下来,笑着拍了拍河边的肩膀:“你说的我懂了,我会遵从命令的。”

河边的计划将让中国,陷入更大的危险。如果日军及时止步,耐心等各项准备全部完成,在短时间内投入全部力量,给中国致命一击,后果不堪想象。

相反,如果日军如寺内寿一所希望的那样,在没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一点点进军,一点点增加兵力,那么,增加的兵力就会被不断扩大的占领区抵消掉。这就是蒋介石 “用空间换时间”的作战计划,那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诱敌深入、人民战争的计划,也将成为现实。那么,在战略上,这场仗中国已经赢了一半。

寺内寿一是一个渴望通过战功获得升迁的人,面对河边的质问,他会如何应对呢,会乖乖地按兵不动吗?

一个有野心的人,不可能永远保持冷静。很快,机会就来了。

艰难抗战——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会战

3月1号,河边虎四郎遭到免职,炮兵出身的他,被调到滨松飞行学校做教官,实际上被打入冷宫。他知道,日军的主流,正是寺内那样是急于征服中国的冒进派,他们是无法违反他的作战计划,但可以换掉他。

他去职之日,正是寺内寿一大干一场之时。

2月底,山东各地的国军,不断向日军发起小规模的进攻,寺内借此从参谋本部获得了以小兵力反击的权力。

3月中旬,打着反击旗号的矶谷师团孤军深入,在台儿庄,遇到了英勇的中国军队的全力拦截,损失惨重。

得知消息,寺内有一些惋惜,但心中更大的是兴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的目光越过台儿庄,落在了西楚霸王曾经的都城——徐州。

日军要打通津浦线,攻陷徐州城,消灭国军主力,南北会师徐州。

因为在徐州,聚集着五六十万中国部队,有从广西来的桂系军队,从西北来的西北军,千里迢迢从四川赶来的,衣衫褴褛的川军,当然,也少不了国军中央军。

如果这些抗日勇士,全部牺牲在徐州,噩耗传回故乡,整个中国将陷入动摇,而日军将会长驱直入,一直扑向抗战的大后方,日本将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终于,在4月7日,忍不住诱惑的参谋本部正式下令,放弃停军整顿,立即出兵进攻徐州,消灭周围的中国军队。

艰难抗战——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会战

从此,日军战线被迫越拉越长,一直拉到了南太平洋,寺内终于如愿升为元帅,但也因此,最终死在了遥远的马来西亚,而那个没有他那样地位、也没有他那样强烈侵略野心的河边虎四郎,却最终得以在日本的家里,颐养天年。

徐州会战胜利后,寺内并没有如愿高升到中央做陆军大臣,获得这一高位的居然只是他手下的一个师团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