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不掩瑕,翡翠瑕疵必不可免。但是在挑選翡翠飾品的時候應當多注意一下,避免買到殘次品。

“瑕”的好壞是翡翠評價標準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因爲天然,瑕疵的存在讓翡翠更加真實,就像小孩子一樣雖然有着一些小缺點,但也因爲這些小缺點更顯天真可愛。

今天跟大家去看看那些影響翡翠品質的“缺點”,以及翡翠中常見的避免瑕疵,物盡其用的方法。

裂紋大多是在玉石開採、運輸、加工的過程中,由於震動或碰撞造成的次生裂痕,呈橫紋狀,肉眼可見。

綹指翡翠形成過程中自然生長的小裂,多在翡翠內部。有時會嚴重影響翡翠的美觀,對翡翠的價格也有很大的影響。

“石花”是在翡翠毛料或飾品中常有透明度稍差的小團塊與纖維狀晶體交織在一起的,絮狀的白色沉澱物。

雜色,也有稱雜質的。雜色是在翡翠形成時混入其他至色物質而形成的顏色。雜色的存在,說明翡翠料的底子不夠純淨。

髒色是在翡翠飾品中存在的特別難看的顏色,如黑點、黑斑、土黃色、灰黑色等。由於雜色和髒色實在形成的過程中形成的,所以多數翡翠飾品中都會或多或少出現。

翡翠的棉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水頭比較好的翡翠裏呈團狀、纖維狀或者片狀的,如雲似霧的內含物,對翡翠的美觀有一定影響,如果有一整團的棉最好不要下手。

翡翠的瑕疵不可避免,但並不代表不可拯救,充分的前期準備和後期巧思,讓翡翠物盡其用,做到減少浪費:

前期:經驗豐富的匠師,切毛料之前就胸有成竹。在處理翡翠毛料之前,對毛料進行仔細的觀察和琢磨,在切開毛料的時候,沿着裂紋的方向進行切割,避免浪費。

過程中:原石切開後,按照瑕疵的分佈讓翡翠得到充分合理的分配。沒有瑕疵的部分是否能做手鐲,如果可以做手鐲就先取手鐲。種水好的明料,取過手鐲後會把餘料再取蛋面;種水一般的餘料會通常被用來雕刻成掛件。如果有細小的綹裂和石紋,儘量避開裂紋取珠子,製成項鍊或手鍊。

後期:不嚴重的瑕疵可以利用雕刻來掩蓋,利用祥雲、竹枝、蓮花、鯉魚等各色圖案來裝飾,不僅掩去了翡翠原料上的小瑕疵,更是增添了許多美好的寓意。

翡翠的瑕疵可大可小,所以在購買的時候要自己觀察,當然如果遇到工藝精緻又很合心意的翡翠,一點點的瑕疵也是無傷大雅的,緣分纔是更重要的東西。

常見的翡翠的“瑕”裂1 綹2 石花3 雜色&髒色4 棉5 瑕不掩瑜,細心讓翡翠物盡其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