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竟有這種碉堡:華野各部密集衝鋒,傷亡驚人,但就是打不下來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1947年7月19日,下午3點,在粟裕的親自指揮下,華野向南麻的核心陣地發起了第一次總攻。

胡璉放出了一道閘:子母堡,這是他用以扼守南麻的殺手鐧。事後,華野戰史上這樣記載:“所有參加南麻戰役的華東野戰軍部隊,都不曾想到子母堡竟如此難攻。”

胡璉利用他所控制的村莊和山頭,構築了大大小小1200多座地堡,其中大堡叫做母堡,小堡叫做子堡,每1座大堡和20或30座小堡便組成子母堡,數個子母堡以交通壕相連,又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堡羣。

母堡中駐有一個班,子堡裏面只有兩到三個戰鬥兵,但這些像觸角一樣分散在母堡周圍的子堡,能夠迫使進攻部隊在到達母堡前就不得不提前展開兵力,從而喪失其進攻的突然性。

子堡一觸發,母堡馬上啓動,爲子堡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國軍竟有這種碉堡:華野各部密集衝鋒,傷亡驚人,但就是打不下來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打攻堅戰,一般可以用火炮將堡壘先行予以摧毀,但子堡矮小,且數量太多,猶如是在用炮彈打蒼蠅,效果不明顯不說,對於彈藥大部分必須依靠繳獲的華野而言,這樣使用炮彈也無異於是在暴殄天物。

當天的總攻起初只能完全依靠人海戰術,華野各縱隊組成密集隊形,向堡羣猛打猛衝。在子母堡密集火力網的攔截下,部隊傷亡十分驚人,而且衝鋒仍舊一次又一次失利。

粟裕在前線觀察所看到,一線部隊被子母堡死死封鎖,舉步唯艱。他問身邊的作戰參謀:“攻打子母堡的戰術動作以前訓練過沒有?”

參謀回答:“攻打地堡訓練過,但是攻打這樣密密麻麻的子母堡,沒有訓練過。”

粟裕爲之扼腕:“這是一個教訓啊!”

國軍竟有這種碉堡:華野各部密集衝鋒,傷亡驚人,但就是打不下來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華野偶爾也能攻下一座地堡,但卻平均要付出傷亡數十人乃至上百人的代價,而整11師方面的損失,不過是子堡中的兩三個士兵,或是母堡裏的一個班。

粟裕趕緊改變戰術,除用炮火射擊外,又組織爆破小組進行爆破——爆破小組先用炸藥包炸掉地堡,然後突擊組發起迅猛衝鋒,一擁而上。

進攻部隊的傷亡因而減少了,但地堡不是城牆,炸完一道就沒事,這麼多密密麻麻的地堡,爆破很費時間。

胡璉也針鋒相對地制定出防禦戰術。粟裕有突擊組,他有反擊組,反擊組全部配備衝鋒槍和卡賓槍。

解放軍那邊爆破,反擊小組會同時出擊,從不同方向對準爆破口猛射,將隨後衝上來的突擊小組打死打傷在突破口附近。

國軍竟有這種碉堡:華野各部密集衝鋒,傷亡驚人,但就是打不下來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戰神粟裕》)

實體書《戰神粟裕》已出版上市。

戰神粟裕

¥26.9

購買

戰神粟裕(白金紀念版)

¥32.9

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