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應用快速發展時代,各行各業均面臨前後未有的發展機遇,保險業也不例外。

保險業搭上大數據的風口能成飛天豬?

2013年8月,國務院頒佈了保險行業發展的新國十條中指出,到2020年保險行業發展目標是保險深度,即報廢收入除以GDP要達到5%,保險密度則是報廢收入除以總人口數,要超過一個人3500元。總的來說,保險基數要翻一倍不止。因爲在中國買保險的人還是比較少,尤其是商業保險,主要是國人保險意識不強,其次,以往保險營銷簡單粗暴的方式另老百姓認爲保險公司是騙子,誤導用戶夠愛之後又不理賠或者保險收益不可觀。以上種種因素,導致保險行業口碑不是很好,遠遠落後於國外保險業。但在香港,其保險意識很強,每人至少買九到十份保單。但也基於此,我國未來保險業的發展留白空間是很大的。

保險業搭上大數據的風口能成飛天豬?

目前我國保險業,其財險增長乏力,面臨增速下滑倒退的現狀,存在費用高,獲取客戶手段單一,賠付率上升,產品同質化,我們應採取什麼樣的渠道去改進,獲取優質的客戶資源,如何通過產品來創新,涉及出不同的險種來誘惑客戶,這將是未來保險業發展的一大亮點。具體來講,就是將外部數據和內部數據相融合,介於保險是典型的低頻金融產品,因此其內部數據相處對少,即你買了保險之後你不理賠,跟保險公司基本是沒有聯繫的。在保險中理賠最高的就是車險,車險是保險行業的一個品種而已,別的險種基本上長時期都未與客戶聯繫,很多人吧手機號碼換了,這個時候根本就無法進行二次營銷。因此,保險在大數據時代應用更多的是外部數據,大數據應該成爲保險業營銷的新動力,運用線上線下數據,從獲取客戶,分析客戶,營銷客戶每一化解運用大數據準確的識別、定義、分類客戶,預測他們未來的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