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詩詞日曆|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鄉村四月

宋 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白滿川:指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光。

子規:鳥名,就是杜鵑鳥。

【大詩兄說】不知你有沒有這種感受:唐朝人寫詩,都是不着邊際的,彷彿他們都不用生產幹活,整天迎來送往、浮想聯翩,比如子規鳥,在李白的眼裏就是“楊花落儘子規啼”,“子規啼夜月,愁空山”;宋朝人寫詩,都是高度寫實,一個個都是觀察生活的高手,比如這裏的“子規聲裏雨如煙”,子規啼,是提醒農人們要插秧、養蠶啦。

子規,杜鵑鳥

農曆四月,是忙碌的四月,年年如此。“綠遍山原白滿川”,綠的是花草樹木,白的是稻田水光。“才了蠶桑又插田”,中國人是養蠶和種水稻的鼻祖。這兩樣農事,都是高度精細化的,堪稱中國農耕文明的集大成。

大詩兄小時候在鄉下長大,對於這些,還保留這很多記憶:就拿插秧來說,早春泡稻種,稻種發芽後,把它們撒到水田裏。等到小秧苗長得密密匝匝,把它們從水田裏挖出來,用稻草紮成一捆一捆。然後,田埂上的人負責把成捆的秧苗拋到水田裏,田裏的人把秧苗分成一棵一棵,整齊地插在泥中。

插秧整日彎腰,把人累得不行;水裏還有螞蟥,會叮在人的腿上吸血,拽也拽不掉,只能用火燎。農人最辛苦,我們應當心存感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靜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是一位高僧寫的詩。你看,佛教到了中國,也要拿插秧來說事兒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