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對貸款並不陌生:不管買車、買房或是創業,貸款都是不錯的選擇。而徵信報告作爲貸款機構考察的重要依據,其上的信息記錄更是“被關注點”。

貸款是否成功,和個人的徵信有很大的關係。還記得壹諾君提過的那個想貸款買車、卻因爲一條逾期記錄被拒的朋友嗎?徵信有逾期等污點很可能導致貸款被拒,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今天壹諾君要和大家說的是:徵信查詢次數過多也可能影響貸款結果。

除了逾期,這波操作也可能導致貸款被拒!

圖片來源:攝圖網

查詢徵信分爲機構查詢個人查詢兩種情況,今天討論的主要是指機構查詢次數可能對貸款的影響。

機構查詢主要發生在我們向銀行申請信用卡、貸款或者向小貸公司申請貸款的情況下,而這樣的機構查詢記錄會被徵信中心記錄並顯示在報告上。

根據監管機構的要求,商業銀行和信貸機構在審批貸款或信用卡前都要查詢申請人的徵信。以銀行爲例,銀行查詢借款人的信用報告,主要是想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況、負債情況以及徵信被查詢情況,從而決定是否通過貸款申請併發放貸款。

除了逾期,這波操作也可能導致貸款被拒!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們需要警惕的情況是:機構查詢次數過多,但相關業務沒有成功通過。

比如說,如果在一段時間內,你的信用報告因爲貸款、信用卡審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銀行查詢,但信用報告中的記錄又表明這段時間內你沒有得到新貸款或申請到信用卡。

這種情況可能說明:你向很多銀行申請過貸款或申請過信用卡,但均未成功。這就不利於你再獲得新貸款或申請信用卡,因爲銀行或貸款機構不願承受你的信用風險。

畢竟短時間內被查詢多次,難免引起銀行或貸款機構的懷疑:

“這麼短時間內頻繁查詢徵信,難道你最近很缺錢?”

“查了這麼多次徵信,是不是已經揹負了很多小額貸款?”

“這麼多機構查了你的徵信,卻沒放有貸款成功記錄,難道是你信用狀況不好?”

所以說,如果機構查詢徵信次數較多,是可能影響貸款的。

除了逾期,這波操作也可能導致貸款被拒!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於個人查詢次數對貸款的影響,一直以來存在一定的爭議。壹諾君覺得,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我們利用好每年兩次的免費查詢機會就可以了。一年兩次的自查,可以讓我們對自身徵信有足夠的瞭解,若發現問題也方便及時解決。

徵信越來越被重視是當前信用市場的一個趨勢,徵信不過關,貸款通不過。不過壹諾君還是要提醒大家:我們在關注自己徵信記錄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短時間內過多查詢徵信的隱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