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對於那些代表國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的官員們都是口誅筆伐,大罵“漢奸”、“賣國賊”,後來漸漸懂得了弱國無外交的道理,一個陸軍靠”兩杆槍“打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清政府有何資本在談判桌前同列強耀武揚威呢?

談判桌上列強不拿正眼瞧中國代表,此人橫眉怒對:都給我講漢語!

西方列強面對中國這樣的弱國,談判桌上的中國代表在他們看來不過都是一些頭頂“豬尾巴”,身着臃腫官服的東方野蠻人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俘的葉名琛,堂堂兩廣總督,封疆大吏,最後竟然在印度絕食而死,真是奇恥大辱。

談判桌上列強不拿正眼瞧中國代表,此人橫眉怒對:都給我講漢語!

中原王朝強大之時,四海鹹服,萬邦來朝,朝鮮、日本、越南等周邊國家更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將漢字作爲官方語言來使用。這些國家的歷史學家們如果不懂中文的話,連自己國家的一手歷史材料都看不懂。

談判桌上列強不拿正眼瞧中國代表,此人橫眉怒對:都給我講漢語!

現在大家說漢語,寫漢字,深以中華文化爲榮。可在百年前那個中國,很多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都羞於承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甚至在西方人面前假裝日本人。國內的很多知識分子對於中華文化也產生了質疑,甚至是全盤否定,認爲造成近代中國衰敗的罪魁禍首就是漢字,要求廢除漢字。

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竟然有一位中國代表在國際會議上用中文發言了,此人就是蔣作賓。他早年留學日本軍校,參加過辛亥革命,後來擔任駐德公使。

談判桌上列強不拿正眼瞧中國代表,此人橫眉怒對:都給我講漢語!

一戰結束後成立的國際聯盟其官方語言只有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並沒有中文和其他語種,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在國聯的第一次裁軍會議上,當輪到中國代表蔣作賓發言時,在場的其他國家外交官全都被震住了,他竟然沒有用英語發言,而是全程使用漢語,鎮定自若,不卑不亢。代表們紛紛議論“他爲什麼不用英文發言?這難道就是中文嗎?”第二天國外的報紙爭先報道:我們第一次在國際會議上聽到中國話!

談判桌上列強不拿正眼瞧中國代表,此人橫眉怒對:都給我講漢語!

當時的日本雖然對中國陰招不斷,可他們往往也不會掩飾自己對他人的敬佩之情。散會後,日本外交官特意找到了在外面散步的蔣作賓,邊握手邊稱讚道:“蔣先生,您真是了不起!竟然在這樣的場合下直接使用中文發言,我很欽佩您的勇氣,以後我們日本也要用日語在國聯大會上發言!”在第二年的裁軍會議上,日本代表果然開始使用日語發言了。

談判桌上列強不拿正眼瞧中國代表,此人橫眉怒對:都給我講漢語!

蔣作賓雖然身處中國的歷史低潮期,但他從沒有對國家民族的未來喪失信心。他曾在日記中寫道,“吾東方語亦漸用至西方,殆餘作其俑歟?良以吾國四萬萬餘之大民族語言,無論從何方評論均有可用之價值。望吾同胞勿自暴自棄而自餒也。”可惜弱國無外交,不論外交官們如何努力,國際聯盟依舊沒有把漢語作爲官方語言。

談判桌上列強不拿正眼瞧中國代表,此人橫眉怒對:都給我講漢語!

直到抗戰爆發後,中國用自己付出的巨大犧牲換來了列強的尊重,在1945年漢語成爲了聯合國四大官方語言之一(後來增加至六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