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現在,我最愛喫也是百喫不厭的菜主要是燒茄子、回鍋肉、水晶肘子、烹對蝦等。

老說喫,讓人覺得絮叨,不說喫,每個人每天又離不開喫,說起喫來不發點兒牢騷又不可能。就拿上述幾樣菜講,烹對蝦我已經50多年沒喫了,在飯館看不到;家裏又沒人會做,小時候喫的我母親做的和我外曾祖母做的烹對蝦,那焦脆的外皮兒、噴香鮮嫩的蝦肉等都成了望梅止渴的回憶。

我從小有個壞毛病,即如果愛喫誰做的菜,就一個心思地喫上這個人啦。表姥姥做的水晶肘子是一絕,到她家喫、她做好往我家送,好喫的就是這一口。如今,表姥姥已去世幾十年,飯館裏這道菜也不多,有的也喫不出過去的味兒,所以這道菜大概也只是靜止在回憶狀態啦。

提起回鍋肉,馬上就是一肚子氣。當年在某國家部委工作時,夏秋兩季每天中午就喫一個菜,即7角錢一份的回鍋肉。那幾片肥瘦相間的晶瑩透亮的肉片,襯上一點蔥,喫在嘴裏肥而不膩、香甜爽口。配上4兩米飯,喫得嘴裏感到微辣、頭上微微冒汗,真是爽快。賣菜的師傅和我熟了,每天不管我買飯早晚,他必給我留一份回鍋肉。我出差還得通知他一聲。這一喫就是幾年,真過了饞癮。如今你走進飯館點一份回鍋肉,端上來的整個一個“肉炒菜”!盤子裏有青椒等幾種菜,有數的幾塊(而不是幾片兒)肉大多還是瘦肉;那肉大概“回鍋”過火啦,都抽抽了,喫在嘴裏直塞牙,真是掃興!

不過若想喫回鍋肉這道菜,在家裏可以“補救”,每次喫白煮肉時,我太太留起一塊肥瘦適宜的肉,待我想喫回鍋肉時,她真能做出味道基本純正的這道菜。

那麼說來說去就說到燒茄子這道菜了。傳統的老北京家傳燒茄子的做法基本大同小異。我母親說,喫燒茄子純粹是靠油和肉片兒“捧”起來的,這話一點兒不錯。喫燒茄子必須是那種圓的茄子,那像葫蘆一樣帶把兒的長茄子是做不了燒茄子的。每次喫燒茄子時,母親把一個茄子切成兩半兒,再在每半個茄子的中部斜着切一刀,然後把4塊茄子切成形狀不同的薄片兒,平放在籠屜或竹笸籮裏晾乾,一晾就是半天,甚至近一天。準備燒茄子時,把晾乾的茄子片兒放在盆裏再放點兒鹽殺,而後用手擠攥,目的是把茄子片的水分擠幹,這樣便於用油煸。

把茄子片兒放在鍋裏用油煸,就是讓每片兒茄子幾乎都能過一遍油,這要費不少油,因爲茄子很“喫油”。把煸好的茄子再放回盆兒裏,下面就是燒茄子的程序了,在鍋裏再放油,油熱了放醬油,乘着醬油燒沸之機,馬上把茄子片兒放進鍋裏再放進煸好的肉片兒,用鏟子來回翻炒,並放進適量的糖。待茄子一燒熟,馬上撒上蒜末,這時蒜香、菜香味兒立刻瀰漫屋子裏,一盤兒燒茄子做成了。

我一次幾乎能喫半鍋燒茄子。提起喫燒茄子,我還有兩段截然不同的經歷和感受。一是在企業工作時,我剛20歲,認識了食堂一位老師傅,他是由舊社會一家著名飯店下放到我們食堂工作的。當我們聊起我愛喫燒茄子時,他說:“小子,哪天你看見我所在的窗口賣燒茄子,你就買,保證你愛喫。”我記住了他的話。以後,只要他在窗口賣燒茄子我就買,喝!他做的燒茄子真是太好喫了,以至於有幾次我竟一頓飯喫4兩米飯、兩份燒茄子。後來當我問及他做的燒茄子爲什麼這麼好喫時,他自豪地說:“我告訴你,首先我把每個茄子切4塊,然後全部放進油鍋炸透,再把炸透的茄子放在篩子裏把油控幹。至於燒茄子這道工序,那就看個人的本事啦,在用調料、看火候等方面要有自己的真傢伙兒,小子你放心,這裏誰也做不出我這味兒!”看着他自豪得意的樣子,喫着他做的味道獨特、鮮美的燒茄子,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廚技。我這一喫就是幾年,飽了口福!

另一段經歷說起來掃興!這麼多年來,我進過不少大小飯館,也點過多次燒茄子這道菜。嘿,現在的所謂燒茄子真是五花八門,有的裏面放着青椒片、西紅柿等蔬菜;有的還放進土豆片兒等。至於茄子過油沒過油,你一嘗就知道了。說它們是“地三鮮”,似乎與“地三鮮”這道菜又有點兒區別,說它們是“燒茄子”,那可真是糟蹋燒茄子!所以進了飯館你就下決心,不點這道菜。由於我太太繼承了做家傳燒茄子的手藝,所以時不時地可以在家解饞,這多少是點兒安慰。

看來要想喫老北京一些地道的傳統菜,難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