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動態血壓監測“揪出”隱藏的高血壓

作者 | 劉穎

來源 | 搜狐健康

有沒有想過自己在家測得的血壓會比在診室更有指導意義?

近日加拿大更新並頒佈了2018版高血壓診斷風險評估指南,指南指出,家庭自測血壓數據以及動態血壓監測數據可以作爲診斷高血壓的依據。另外,早在今年4月,據Webmed報道,《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的研究,研究表明動態血壓監護儀測得的血壓讀數可能比就醫時診室測量更能反映你的血壓狀況。

動態血壓讀數怎麼獲得?

動態血壓讀數由患者佩戴24小時的監視器來獲取,該儀器將每半小時左右自動記錄血壓。賓西法尼亞大學的雷蒙德湯森德博士解釋說,與診室不同,動態監測可以捕捉真實血壓的變化。

研究人員對近64000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發現,動態血壓監測在預測未來五年患者死亡風險方面明顯優於診室讀數。在動態監測期間,一個人的24小時收縮壓(最高值)每增加14毫米汞柱,死亡風險就增加58 %。大約8 %的受試者被發現患有隱性高血壓。在某些情況下,這些人服用了高血壓藥物,因此從診室血壓讀數來看,他們的病情看起來控制得很好,而他們的動態讀數則不同。

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的首席研究員何塞·巴內加斯博士說:“這種差異是驚人的,這些發現爲動態監測提供了“明確的證據”。

巴內加斯博士說:“沒有不使用動態血壓監測的科學或臨牀上的理由,動態血壓監測應該是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評估和隨訪的一部分。這種方法可以檢測出隱蔽的高血壓,因爲有時候人們在醫院時血壓非常正常,但在日常生活中血壓波動很大。” 在某些情況下,患者服用了高血壓藥物,因此從診室讀數來看,他們的病情看起來控制得很好,而他們的動態讀數則能看出患者的血壓波動問題。該研究數據顯示,這些人的死亡風險最高——比血壓正常的人高出兩到三倍。

新版加拿大指南更加重視自動化診室血壓測量。我國目前廣泛應用的診室血壓測量技術準確性較差,測量結果受診療環境影響很大,白大褂現象(White coat effect,指病人在醫生辦公室、診室或者有醫務人員在場時血量,血壓都會升高的現象)非常普遍。並且我國目前仍以診室血壓作爲主要診斷依據,診室外血壓測量仍不夠普及,且其重要性遠未受到應有重視,動態血壓監測如果能更加普遍被接受會對高血壓管控有一定幫助。

資料來源

HypertensionCanada’s 2018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 Canadian Journal ofCardiology 2018;34:506-525

What's the Best Way to Track Your Blood Pressure?, Amy Norten, HealthDay Reporter, https://www.webmd.com/hypertension-high-blood-pressure/news/20180418/whats-the-best-way-to-track-your-blood-pressure#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