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罪案》:輪姦案的背後是政府公信力的崩塌

《德里罪案》 海報

發生於2012 年的印度黑公交輪姦案又一次被搬上熒幕,這次出手的是Netflix。這樣一起讓人義憤填膺的案件,是很容易拍成一部描繪罪惡和宣泄憤怒的《熔爐》的。但《德里罪案》的視角更加冷靜,並且更加廣泛,7集的內容所探討的領域涉及了社會的各個方面。

《德里罪案》直接略過了犯罪過程,以警察局的女副局長爲主要視角,從案發後緊鑼密鼓的偵查工作開始講起。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起案件的發生,其背後可能牽涉到的問題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很多,並不是簡單的“警察抓賊”所能涵括的。

女副局長瓦爾迪卡的女兒一心留學加拿大,爲的是離開德里這座“危險”的城市。瓦爾迪卡努力向女兒證明德里正在變好,結果在這時候,輪姦案發生了。年輕的學生們紛紛到警察局門口示威,譴責德里警察的無能,瓦爾迪卡的女兒就在遊行隊伍中。

《德里罪案》:輪姦案的背後是政府公信力的崩塌

瓦爾迪卡的女兒參加遊行

市民們表達自己的不安與不滿,本是值得理解並提倡的做法,但在《德里罪案》中,這種做法卻妨礙了警察的偵查行動。因爲一旦公開了警方所掌握的信息來安撫民衆,罪犯就會察覺,然後想盡辦法潛逃。

當然,《德里罪案》並沒有因爲以德里警察爲主視角就偏袒警方,從各種細節都可以看出,印度警方的公信力早就蕩然無存。比如,當警方剛趕到現場發現兩名受害者時,因爲車上沒有相應的救援設備,需要等待救援車輛過來才能開始工作,卻被市民理解爲警方袖手旁觀。

案件發生沒多久就馬上到警局示威,給警方施加壓力,暗示了此前不知有多少起強姦案因爲警方的不作爲而不了了之。

《德里罪案》:輪姦案的背後是政府公信力的崩塌

圍堵警車的德里羣衆

在瓦爾迪卡指揮的過程中,也多次出現了手下警員紀律鬆散,得過且過的情況,若不是副局長的雷厲風行,市民們擔心的結果恐怕就要發生。究其原因,除了警員本身缺乏責任心之外,該劇還呈現了印度警察的另一個現狀給大家看。

警員的裝備都是普通木棍,警察局還經常因爲欠繳電費而被斷電,警車設備簡陋,這也是未能第一時間救援受害者的原因之一。片中還穿插了一段印度警察羨慕美國警察待遇好的劇情。經費緊缺,是不可忽視的現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或許只有印度政府。

那麼印度政府的管理層們在案件發生之後做了什麼呢?他們主要的精力都花在如何利用案件打擊政敵上,多次給警察局長施加壓力,連瓦爾迪卡的調查工作都受到影響。

《德里罪案》:輪姦案的背後是政府公信力的崩塌

瓦爾迪卡與正局長在向政府官員彙報

以上的探討已經涉及到了社會和制度的問題,但《德里罪案》並未止步於此,它還探討了人性的弱點,引出了司法審判和道德審判的矛盾。

在電影《朗讀者》中,主角米夏的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社會以爲自己是靠道德維繫的,其實不對,維繫社會的是法律……爲了證實謀殺,必須先覈實意圖,這就是法律。問題從來不是對與錯,而在於是否合法。”

案件發生之後,市民們痛恨罪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他們甚至在樹上吊了六個自制的人形玩偶,表達希望馬上絞死罪犯的意願。負責抓捕罪犯的警察也多次因爲害怕市民攻擊犯人而花費更多精力去護送罪犯,好讓他們順利接受法律審判。

《德里罪案》:輪姦案的背後是政府公信力的崩塌

樹上吊着六個罪犯人偶

對於不常與法律打交道的市民來說,用道德來審視一切是他們的正常習慣,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爲警察,則不得不把司法公正放在第一位。可是,警察也是人,尤其瓦爾迪卡的女兒與受害者同齡,她內心的憤恨可想而知。

無奈身爲法律的守護者,瓦爾迪卡必須壓抑自己的人性,在外界和內心的雙重壓力下,將六名犯人繩之以法。

在第七集末尾,傳來了案件的主犯在審判前自殺的消息(現實亦是如此),雖然劇中沒有明確表現出瓦爾迪卡對消息真實性的態度,但也不得不讓人懷疑主犯到底是死於自殺還是警察在獄中私立公堂,種種猜想讓人不寒而慄。

《德里罪案》:輪姦案的背後是政府公信力的崩塌

案件中的主犯

如果說《熔爐》直接表現罪惡燃起了觀衆心中的火,《德里罪案》冰冷的色調,晃動的鏡頭則讓觀衆從頭到尾都身處寒冷的冰窖中,冷靜而又不安。

它讓我們看到,表面上看起來只關乎正義與邪惡的一起事件,背後牽動着社會的每個細胞,這不止是受害者個人的悲哀,也不止是警方的悲哀,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或許以後我們在看到類似的事件時,應該平復情緒的起伏,從多角度來思考與分析,而不是跟隨大衆喊一句正義的口號就轉身離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