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什麼李嫣能順利地接納自己。接納自己,是每個人必須去做的一件事。

那個尿牀的中年人,終於笑了

-1-


我幾乎沒有15歲之前的照片。

因爲從小自認長得醜,我不喜歡拍照,偶爾照一張相片,也從來不會好好收着,有意無意地弄丟。

難得留存下來的兩三張照片裏,有一張是我和初中同學在照相館的合影,它毫不留情地記錄了我少女時期的長相——

非常瘦,短髮,有着尖尖的頭頂,小眼睛,薄嘴脣……那個年代的攝影師,給我塗了厚厚的粉子,顏色誇張的口紅,再配上花紅柳綠的大明湖背景,使我看起來像只剛剛蛻化成人的水妖。

這張照片之所以沒被搞丟,是因爲我弟弟特別喜歡它,幾乎每年年底都會翻出來,看着它哈哈大笑:“如果當時網絡發達,單憑這張照片,你保準能成網紅。”

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在弟弟看來,它只是一張照得非常失敗的照片。而我卻記得,我曾經確實和照片里長得一樣。

長得醜,是困擾我很多年的一件事。直到十五歲之後,我纔開始着手解決這個問題。

而我解決的方法,就是照鏡子。

整整一個暑假,我每天都會在鏡子面前對自己瘋狂暗示:“你真的很好看。”

不僅如此,我還會特意拿自己的長相,跟當紅明星進行對比。

比如我的眼睛小,那我就特意去想一位眼睛小的明星:“我跟周冬雨看起來有點像呀。她那麼好看,我爲什麼不可以?”

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竟然很快產生了效果,暑假過去之後,至少十個同學驚訝地發現——

我依然是小眼睛,薄嘴脣,卻顯然開始變得漂亮。

因爲我接納了自己。


-2-


接納自己,是每個人必須去做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還記得合肥少女周巖嗎?

那個尿牀的中年人,終於笑了


因同學陶汝坤求愛不成,惡意報復,她慘遭毀容,全身燒傷面積達28%,燒掉了一隻耳朵。

一個原本長相清純的花季少女,忽然變成了疤痕累累的模樣,這對任何人來說,都絕對難以接受。

剛剛面對這一切的時候,周巖不敢出門,不敢照鏡子。

媽媽勸她下樓轉轉,她說:“擔心嚇到人。”

有一回,她終於鼓足勇氣,帶了厚厚的口罩、圍巾,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坐上了地鐵。

地鐵裏,一個男生好奇地盯着她看。她躲到哪裏,男生就看到哪裏。

周巖委屈地哭了。

我不知道周巖怎樣走過這段心理路程,但她用了整整五年,終於接納了新的自己。

五年後,她勇敢面對鏡頭,拍了一組寫真。

那個尿牀的中年人,終於笑了


在這組寫真裏,21歲的周巖雖然遍佈疤痕,卻眼神清澈而堅定,有一種別樣的美。

鳳凰涅槃,不過如此。


-3-


前幾天,李嫣過生日,媒體po出不少現場照片,大家也一股腦地誇讚:“李嫣越來越漂亮了!”“這個角度很像王菲呢。”

作爲王菲的女兒,再加上曾經有脣齶裂的標籤,李嫣的長相,一直被人關注。

曾有不少人評論,李嫣長得不好看。

但李嫣一點也不這麼覺得。

王菲說:“我覺得她很美,在她看來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這個小姑娘,真的覺得自己一點問題沒有,她9歲做直播,11歲上臺走秀,一路氣場全開。

那個尿牀的中年人,終於笑了


有人跑到她的抖音賬號,罵她要“有點自知之明”,她直接回懟:“噴子滾遠點!”還把這句話當成新賬號的名稱。

爲什麼李嫣能順利地接納自己?

這不光是因爲,她有一個內心強大的媽媽王菲,還因爲,她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被完全接納的家庭環境中。

據說,李嫣曾問奶奶:“爲什麼我的嘴脣和別人不一樣?”

奶奶問:“艾美麗跟她姐姐一樣嗎?曉雪跟林林一樣嗎?”

李嫣回答:“不一樣。”

奶奶接着說:“就是啊,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每一棵樹和另一棵樹都會長的不一樣,每一朵花和另一朵花,也會長得不一樣。

這纔是大自然的美好之處。


-4-


網上有人說,他的一個朋友,曾站在紐約的街頭,忽然心生感慨:

“這裏的女人,無論高矮胖瘦,無論皮膚深淺,無論頭髮是金黃還是栗色,都無一例外地散發着自信的光芒。”

“我現在的感覺,像是不小心闖進了五彩繽紛大花園。”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美點,美得獨一無二,光彩奪目。我從來不知道,女人可以有這麼多種美。”

美與醜,本來就是人爲的定義。

只要接納自己,每個人都可以很美,就像每棵樹每朵花一樣。

甚至有一天,我拿起初中時候拍的那張醜照,仔仔細細地看了一會兒,竟然發現也有一點青春的色彩,並沒有那麼難看。

我再也不爲自己曾經的照片而感到窘迫。

我再也不會羞於面對任何一個鏡頭。

我再也不會因爲別人的目光,而輕易否定自己。

這,就是接納的力量。

一個人早一天接納自己,就會早一天獲得行走江湖的力量。

早一天擺脫別人定義的美醜,就能早一天活出自己的氣場。

從今天開始,你必須在每一次照鏡子的時候告訴自己:“我很美,美得獨一無二。”


-5-


接納自己,是一切好運的開始。

只有接納自己,你才能和外界握手言和,放下多餘的包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之前看過一個笑話,說有個男人經常尿牀,喫了各種藥都不見好,爲此整天愁眉不展。

後來,有個朋友前來拜訪,發現他神采飛揚,和之前判若兩人。

朋友小心翼翼地問他,發生了什麼?

他說:“自從我開始看心理醫生,尿牀的問題就不再讓我困擾了。”

朋友很驚訝:“原來心理醫生還能治尿牀?”

“不”,男人說:“我現在依然尿牀,只是在心理醫生的開導下,我不再爲尿牀痛苦了。”

有些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就要試着去接納。

網上一個抑鬱症患者說,他的抑鬱症經常復發。

但他學到了一種很好的心態,就是在抑鬱症來的時候,像個老朋友一樣招呼:“嗨,你來了。”

久而久之,抑鬱症對他來說,已經不再那麼可怕。

我們需要接納屬於自己的任何一部分,無論是長相,還是尿牀,還是抑鬱症。

沒有別的原因。

只因爲它存在,是我們無法切割的一部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