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對攝影作品的後期處理是個頗有難度的課題,這裏所說的難度不僅是在技法層面,更是在思路層面。不少人的後期感覺就是泛泛地在修圖,並沒有形成一個確切的思路,所以修出來的照片感覺還是很普通。

針對這個問題,我在這一次的評片中,就會着重爲大家講述一個思路,那就是如何營造、強化作品的光影層次感。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閒話少說,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吧。

案例 1. 覆卮山日出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點評:這張照片的技術水準已經超越了 “初學者” 範疇,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多餘的天空部分和幾條阻礙視線的草枝。天空部分佔畫面比例過大,佔了畫面近一半面積。如果天空雲彩並沒有十分出色,那麼其實可以考慮通過裁剪減少天空面積;前景的幾條草枝不美觀又礙眼,可以去除。

地景部分區域光線處理得不太自然。有部分陰影區域明明是背光,並沒有太多光線,卻後期加上了色彩和光線。前景其實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十分強烈的太陽光線照射,所以可以稍微減弱前景的光線亮度。

畫面有幾處地方色彩飽和度過高。飽和度並不是越高越好的,關鍵是要通過對比來突出主題或營造氛圍。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作者其實已經對這張照片進行過一些後期處理,但效果並不好——不同區域間的冷暖和明暗對比並不協調,這會讓觀看者有不知道看哪裏的感覺,也讓畫面顯得有點亂。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在使用 Camera raw/Photoshop 進行處理時,可以先把曝光量減弱,同時把高光減弱,提亮整體陰影處,使其達到一個平衡: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接着,用色調分離工具,對高光暖調和陰影冷調做一個加強的處理,使其對比進一步增強: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裁剪掉多餘的天空部分,和利用污點修復筆刷(spot healing brush) 來去除前景多餘的草枝: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最後通過加深和減淡工具(Dodge/Burn) 來對前景、中景的路和花進行稍微提亮和利用 Camera Raw 濾鏡來加強其暖調。

此外,也可以用 Camera Raw 濾鏡來進一步加強遠處山景陰影處的冷調。

最終效果如下: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案例 2. 扎尕那的登山者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點評:畫面元素的空間佈局安排得不錯,登山者和腳印起了點睛作用,引導了觀看者視線向遠處山峯山谷。

但由於天氣原因和下雪,光線並沒有十分好。加上後期處理得太過於平面,所有區域的亮度均一,並沒有明顯的明暗對比,導致畫面層次感不足,並沒有給觀者一個比較強烈的三維立體空間感。

所以,後期處理時應該儘可能把山峯和天空區分開,其次把遠處山峯和山坡也儘量分離,這樣才能稍顯層次感。

第一步,先用快速選擇工具建立一個天空選區,對天空部分進行鍼對性調整。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利用色階來加深天空灰度,使其與山峯儘可能區分開: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接下來用 Camera Raw 濾鏡,進一步加強對比度和減弱高光,這樣就能稍顯出畫面立體感。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案例 3. 日落時分的河谷
拍攝者:朝羽

點評:這張圖片的構圖、光影都很不錯,明和暗互相相間,錯落有致,但仍然存在兩處瑕疵:有兩個區域的陰影處亮度稍顯過亮,明暗對比並沒有太明顯,從而光線感並不十分強烈。

這兩個區域的光線亮度已經接近天空的亮度了,所以顯得中景河谷處的光線感並沒有那麼強烈。

所以我們需要降低這兩處區域的亮度,增添些許冷調顏色,同時加強天空和中景河谷的光線感,這樣整個畫面的立體感和光線層次感就出來了。

首先,利用 Camera Raw 濾鏡對整體圖片的曝光量進行一個減弱,同時保留高光處的亮度。此外加強整個畫面的暖色調: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接着,我們利用 Camera raw 濾鏡裏的色調分離,加強陰影處的藍調顏色。

如果覺得出來的效果過強,有點突兀,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利用圖層的不透明度來減弱濾鏡的效果。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接着,我們可以新建一個圖層,利用 Camera raw 濾鏡增加色溫以及加強對比度,使天空和中景河谷處的暖調光線加強。

後期處理核心思路:光影層次的把控

最後,用蒙版和筆刷刷出我們想要的效果區域——中景處的河谷和天空。

最效果如下:

總結

3 個案例,其實都是通過對不同區域的明暗和色調進行一個區分和調整,形成對比,以達到凸顯光影層次感。有了光影層次感,整張畫面立體感也自然加強了。

我們在處理一張風光圖片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理清不同區域之間的明暗和色調關係,如果沒有理清楚,容易導致接下來的處理操作混亂——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效果,處理結果自然也難以讓你滿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