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觸目縱橫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山水畫家廖克雲藝術創作

廖克雲早年拜師卜敬恆先生學畫,後入嘉州畫院研究生,投在李瓊玖先生門下,名師大家的指點訓育使他畫藝大有長進。

數十年來,廖克雲樂於親近大自然,遍遊名山大川,以自然爲師,辛勤耕耘,執着探索,艱難砥礪,藝術日臻成熟。

廖克雲國畫山水

廖克雲擅長國畫山水,講究用水墨、破墨、積墨、焦墨、彩墨的墨色變化,使畫面水、墨、色交融,厚重、空靈、生動,逐漸形成重氣勢、講神韻、峻拔雄渾的創作風格。

廖克雲循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歷史沉澱之路,努力走出自己的腳印。在數十年的水墨行程中,他採風名山大川,耕耘筆陣墨海,一步步攀登藝術的高峯。

廖克雲國畫山水

臨讀廖克雲的山水作品,可以感受到畫家在那些濃墨淡彩的畫卷中,注入了對生活的切身體驗和獨特感受,溶入了自己的審美理想和藝術才情。

廖克雲的作品滲透着畫家的真情摯愛,並構成具有強烈主觀情緒的藝術境界。從畫境中人們可以讀出畫家情感的奔瀉與衝擊,感受到心靈的律動和震顫。

廖克雲國畫山水

廖克雲的藝術創作道路及其特點,或許可以用“借他山水,寫我丘壑”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他筆下山水,正是他胸中丘壑的形象化,並由此形成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審美境界。

廖克雲寫一手好的顏體字,書畫同源在他的心裏糾合在一起,生成一種衝動,一種愛好,一種欲罷不能,這衝動、愛好、慾望,在國畫的潑墨中找到歸宿。

廖克雲國畫山水

凝重、堅實,是廖克雲山水作品的一大特色,這凝重與時代的飛躍,開闊的胸襟,生活的賜予,人生的體驗,都密不可分。

廖克雲不是閉門苦修,而是勇於投入生活體驗,“排山倒海的氣勢,雷霆萬鈞的力度”,這些感受必然影響着他的藝術創造。

廖克雲國畫山水

刻意追求意境,是廖克雲山水作品的又一個特色。畫作有意境,才能擺脫自然的原始的寫生狀態,才能“借物言志”,表達畫家的思想感情,才能使作品昇華。

個性,是畫家立足畫壇的基點,沒有個性,就必然是混跡其間。廖克雲的國畫山水,個性鮮明,從“勢”中見情,這“情”流蕩在筆端,揮灑在山水間,蘊涵在“布白”裏,飄逸在作品外。

廖克雲國畫山水

廖克雲認爲,中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題,應是經過反覆的自我體驗與實踐,謂千里之山盡奇,萬里之水盡秀,輒以胸廓宇宙,俯仰天地之雄偉,遷想白雲萬里動風色,碧波九道過蒼山,妙得對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精粹。

廖克雲指出,畫山水如不能取其精粹,“一概畫之,版畫何異”?要從大自然中去發現山魂水魄,似乎正好是自己胸中之丘壑,找到自然與自我的契合點,碰撞出靈感的火花,化爲畫中的意境。

廖克雲國畫山水

廖克雲認爲,中國畫家展示藝術的特點是移物寄情,其形象往往是自然與激情的綜合體現,把有限的生命賦予它以無限的生命與感情。

廖克雲說,他十分喜歡古人詠梅詩中“觸目縱橫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的感覺,深感只有在滿目繁華之中去求取,纔會動之以情,成爲藝術創造的出發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