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經第2至第4段記載了壑市囯、汜葉囯與鳥山的地理概況。第5段則記載“流沙之東……有朝雲之囯、司彘之囯。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生帝顓頊。”按照上述記載,帝顓頊是韓流的兒子、昌意的孫子、黃帝的曾孫。

而《史記·五帝本紀》卻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嫘祖爲黃帝正妃,生二子……其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高陽……是爲帝顓頊也”。《史記》記載裏完全沒有“韓流”這個人,而說帝顓頊是昌意的兒子,黃帝的孫子。我認爲可能是司馬遷在收集史料時漏掉了韓流的資料。這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大家來充分討論。

海內經第6段至第16段記載了位於中國之南的不死之山、肇山、都廣之野、禺中之囯、列襄之囯、鹽長之囯、九丘、巴囯、流黃辛氏囯、硃卷之囯與窫窳、猩猩等獸類,其中巴囯是大皞的曾孫後照建立的囯家。

海內經第17段、第18段記載了“黑身有毛”的“贛巨人”和“虎首鳥足”(意思是頭戴虎皮製成的帽子,腳上穿鳥毛製成的鞋)的“黑人”,表明居住在大洋洲的黑種人在遷回非洲的過程中,曾在中國江西等地停留了若干年。

海內經第19段至第24段記載了中國南方的贏民、苗民等民族,以及鳳鳥、菌狗、翠鳥、孔雀等動物,還有衡山、菌山、桂山、三天子之都山、九嶷山等。海內經第25至29段記載了“北海”之內的蛇山、幽都之山、大玄之山、大幽之囯等地及玄丘之民、赤脛之民等民族,記載了舜帝的大臣伯夷的孫子先龍生於氐羌部落的歷史。

海內經第30段記載:“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是生鼓、延、殳。殳始爲候,鼓、延是始爲鍾,爲樂風。”上述記載中的“同”指“私通”,說明上古時中國雖已開始形成較固定的配偶關係,但還是常有人破壞這種關係。伯陵與人私通生下三個兒子,其中殳發明了箭靶,鼓、延發明瞭鍾,創制了樂曲與音律。

海內經第31段記載:“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爲鯀”。按照上述記載鯀是黃帝的孫子。而《史記·夏本紀》卻記載:“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按照《史記》的記載,鯀卻是黃帝的曾孫。我分析後認爲,古代時用竹簡記事,年代久了就會有個別竹片散落,因此從黃帝到鯀之間的輩數,應以多者爲準。而古人常有外號或別名,因此從黃帝到鯀之間的輩數應是黃帝-昌意-韓流-帝顓頊-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