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中日友好醫院胸外科·劉長虹

編輯 | 幹玎竹

來源 | 搜狐健康

不知道什麼時候喜歡上了橘色,那或許是自己從小山村來到北京吧,很喜歡晨起或是傍晚時分太陽的模樣,看得到輪廓,看得到射出來的束束霞光,看得到濃濃的橘色,很喜歡夜裏走在有路燈的路上,那抹橘色映着夜空,在孩子眼裏說那是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嘻嘻,是吧,那個洞裏有足以驅走所有黑暗的亮物質。這抹橘色在遙遠的山的那邊閃爍着,照着我每次歸途的路,這抹橘色在碩大的北京城也亮着,帶我去追逐着夢的方向,對的,那是家該有的色彩和力量。

山的那邊,有爸媽在,是家,異地情最可怕的的就是每次回家,總是不見自己有多強大,只見他們皺紋在變多,頭髮在變白,內心一顫,鼻子莫名的酸楚,唯獨他們那開心的笑容讓我知道,到家了。每次電話裏抱怨生活中的小煩惱,老爸那句,沒事,累了回家呆幾天,我感受得到那盞燈帶來的足夠溫度。每次被勸說回家找份工作陪伴家人,爸媽總說,你過好自己喜歡的生活就好,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太多時間我不敢辜負自己曾經的小小願望,更不敢辜負他們的愛,是因爲那裏是家,那裏有足夠的溫度去孵化我的自由與喜好,感謝家人,感恩所有的溫情,我知道,不管走多遠,我只不過是在以家爲中心畫圓。

城的這邊,有友人在,是家,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生活,這大概就是我的時間構架。某種程度上,我是喜歡我的工作的,並不是因爲有多崇高,而是這是一份很有溫度的職業,和一羣有溫度的人做着平凡但卻可以關乎生命的事,很酷。

當護士長不斷地要求我們首問負責,提醒我們放輕話語,放慢語速,放穩技術,去對待每個病患。當每一次給手術患者做心理護理、術前術後宣教時,當每個夜晚,打着小手電筒每小時去看每個病人的病情、呼吸時,那抹橘色是多麼神聖和耀眼,我知道那是責任是使命,但我更看到了每個小小身軀背後的良知和善良。這裏有很多工齡較長的老師,讓我感動的是他們依舊風采依舊,熱情依舊,我擔心到了一定年紀不如他們,但如今我知道了自己必須應該有的模樣。一年了,我們一起笑着,鬧着,說起爲了胸外科,大家都嚴肅認真,積極湧進。是的,這是一個家該有的力量和摸樣,生活裏他們有趣向陽,工作上,他們嚴謹認真。感謝家人,感恩這裏點滴美好。

有一盞橘燈照着歸途,有一盞橘燈照着前行,多好,好像賄賂過上帝似的,在重要的兩個核心裏,都有着家的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