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將帥,如何讓士兵做到絕對的服從?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統領軍隊的事務,保持安靜來做到幽密,公正嚴肅來做到有效治理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

能矇蔽士卒的耳目和眼睛,使他們對行動一無所知;改變事情的安排,變動商量好的計劃,讓他們不能知道實情;改變駐紮的位置,行進的路線迂迴曲折,讓大衆不能考慮的到。

上文之“愚”字,本人很不喜歡,好像是讓士兵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誠然,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通過愚民的方式達到控制的目的,總覺得是不道德的,我們先來看爲什麼要讓士兵無條件甚至盲目服從呢?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

將帥軍令發出的時刻,就像登上高處撤去梯子;率領軍隊進入敵方戰地,就想開弓之弩,不能回頭。

一旦部隊孤軍深入敵境,就不能有撤退的想法,這個時候需要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士兵的恐懼,克服求生的本能。

若驅羣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衆,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就像羊羣一樣,來回驅趕,都不知道要去哪。聚集三軍之衆,投入到險峻之中,這就是所謂的將軍要做到的。

那麼士兵到底需不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呢?當然是需要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士兵還是普通人,都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如何協調獨立思考和一致行動聽指揮的關係呢?我認爲,屬於你的業務範疇的,你需要積極的獨立思考;不屬於你的業務範疇的,要聽指揮。

現在我們再來討論上文講到的“愚士卒之耳目”,“若驅羣羊”。

在軍事戰爭中,現實是很殘酷的,有時候在大局的戰略規劃下,可能在極端情況下會犧牲某一部分兵力,比如敢死隊,誘敵的餌兵小部隊,掩護撤退的戰士,堅守關卡的守兵等等。在這種非常危險的情況下,將帥一般只會下達命令,不會跟你解釋,也不會跟你分析整個大戰局的需要,因爲這樣的溝通成本是非常高的,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理解或者接受,所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你只要聽指揮就可以了。這就是所謂的“慈不帶兵”吧,作爲將帥,考慮問題是站在整體的戰略角度上,而不是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

精讀孫子兵法50-慈不帶兵

這就是孫子所強調的,戰爭中,在千鈞一髮,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士兵服從指揮,養成一種堅決服從命令的習慣,你不需要知道爲什麼要這麼做,只要去做就可以了,這樣的部隊就是可怕的鐵軍,歷史上戰無不勝的軍隊都是執行力最強的軍隊。

雖然我不喜歡孫子的“愚”字,但我認同要達到的目的,那就是貫徹執行,在沒有能力思考的情況下,無需思考反而行動統一。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要服從三原則:提意見,講原則,聽指揮,可以獨立思考的一定要去獨立思考。作爲領導,對下屬儘可能的解答疑問,當然,下屬還不明白的話也要保證能貫徹執行!


“精讀孫子兵法系列“文章皆爲頭條號“精讀孫子兵法”100%原創文章,任何其他平臺和賬號發佈的同篇文章均爲盜版,盜版必究。如需通讀“精讀孫子兵法”系列正版文章,請關注今日頭條頭條號“精讀孫子兵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