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客

  日前,美國“如願以償”的將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導致巴以雙方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目前已造成上千巴勒斯坦民衆死傷。然而,美國此舉也給自己招來極大的麻煩,除了遭受聯合國以及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外,還將有可能導致美國花了十年時間以及數千士兵生命的代價打下來的伊拉克,最終會因爲特朗普極端的中東政策而與美國揮手說“拜拜”。

  據《參考消息》5月15日援引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的消息稱,一向特立獨行並且極端反美的伊拉克宗教領袖薩德爾,在上週末舉行的伊拉克選舉中意外領先,薩德爾的勝利意味着美國所支持的現任總理阿巴迪在此次選舉中的得票率僅排第三。迫使美國官員在這一敏感時段中(指的是美國遷館耶路撒冷事件),不得不重新考慮在該地區更好地維護美國的利益。

  據悉,作爲什葉派宗教領袖的薩德爾,不但極端反對伊拉克接受美國的軍事和政治的支持,強烈主張“伊拉克主權不受任何外來勢力的干涉”。更重要的是,薩德爾最受國際社會關注的是,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後,當時的薩德爾作爲一名年輕的民兵領袖,參加了伊拉克反美武裝針對駐伊美軍的作戰行動,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反美宗教領袖。

  自美國宣佈“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依然以幫助伊拉克訓練安全部隊爲名,在伊拉克境內駐紮有相當數量的部隊。近年來,隨着伊斯蘭國極端武裝在中東的肆虐,美國以“反恐”爲藉口,通過不斷加強了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在對伊拉克政治和軍事形成更加有效地控制的同時,還試圖將伊拉克打造成爲對抗伊朗和俄羅斯的橋頭堡。

  美國爲了自身的戰略利益,不但給伊拉克造成了長達十年動盪和殺戮。此外美國還打着“民主人權”的幌子支持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分裂勢力,加之伊斯蘭國極端武裝在中東地區的肆虐,美國本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導致深受內戰和恐怖襲擊雙重煎熬的伊拉克民衆,實際上一直存在着對美國的仇恨和不滿情緒。而此次反美的宗教領袖薩德爾在大選中意外領先,實際上已經表明了伊拉克民衆普遍反美的社會現實。

  此外,特朗普政府爲了照顧以色列的利益,不顧國際社會尤其是穆斯林世界的強烈反對,悍然將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特朗普此舉顯然已經突破穆斯林世界的忍耐極限,從而引發包括伊拉克在內的整個穆斯林世界爲了聲援巴勒斯坦、集體走向與美國的對立面。

  由此可見,伊拉克原本就具有的反美情緒,本身就是薩德爾在此次大選“意外領先”的關鍵。而隨着特朗普遷館耶路撒冷的塵埃落定,勢必會引發伊拉克國內更大的反美風潮,結果將會導致薩德爾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得票率一路飆升,最終贏得大選的勝利將毫無懸念。更讓美國擔憂的是,據《華盛頓郵報》最新消息稱,由於薩德爾激烈反對美國的中東政策,現如今他在選舉中意外領先,結果將讓美國是否繼續在伊拉克駐軍受到質疑。

  儘管早前有消息稱薩德爾“支持伊拉克與美國有關安全部隊培訓和武器採購計劃的協議”,然而,因爲特朗普遷館耶路撒冷的行爲已經深深地刺痛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神經,從而在中東引發了聲勢浩大的反美浪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繼續允許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顯然並不符合薩德爾的政治利益、而且有違他一貫反美的做派。因此,一旦薩德爾最終贏得大選,爲了順應民意,對美國採取強硬政策就成爲必然的結果了。

  此外,受美國支持的現總理阿巴迪在此次大選中明顯落後與薩德爾,儘管還有機會戰勝薩德爾而獲得連任,但在穆斯林世界集體反美的情況下,一旦繼續推行親美政策,結果只能讓他的得票率更加落後,因此,想要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反超薩德爾,與美國徹底劃清界限就成爲阿巴迪必然的選擇了。

  由此可見,就目前的中東局勢而言,美國官員是該“重新考慮在該地區更好地維護美國的利益”了,畢竟,如果美國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等到伊拉克大選塵埃落定,結果無論是阿巴迪連任,還是薩德爾上臺,駐伊美軍都將無法避免捲鋪蓋走人的結果。

相關文章